【#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初探》,欢迎阅读!

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初探
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本文基于“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就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双师型”素质分析
目前我国对“学前双语教育”概念的界定还不清晰,但大致可以理解为: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同时或间隔性地运用汉语和英语组织幼儿主题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其目的是在发展幼儿母语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与兴趣教育,并让幼儿接触、感受多元文化、习得两种语言,为其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发展奠定基础。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双师型”体现了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行动目标,教师不仅要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还要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较长时间的企业或行业工作经历,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努力实现知识、素质、技能的有机融合,具有善于学习、善于合作、善于协调以及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则要求教师在全面理解和体验幼儿英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制定实际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激发儿童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兴趣,传授正确的语言知识,感受多元文化。
二、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双师型”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
尽管高职院校各专业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不清。从教师思想认识来看,教师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足,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认识不清,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把握不够,以至于将“双师型”教师简单地理解为“双证书”。有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师生的主体需要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上轻情商重智商、轻实践重理论、轻能力重学历、轻科研重教学、轻知识创新重知识应用,直接导致了高职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2.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综合实践能力偏弱。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普遍存在师资来源复杂,水平不一的问题。有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有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还有外籍教师。他们分别存在英语水平不高、教育学理论不足及沟通困难的问题,严重影响幼教毕业生的培养。另外,很少有教师系统接受过学前双语教学法培训,在双语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双语教育基本规律的掌握以及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从教师综合实践能力看,专业课教师缺乏企业、行业经验,知识结构单一;教学理念陈旧,难以落实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要求。
3.师资培训制度不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高职教育特色的重点和关键。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适合本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长效培训机制。很多院校只侧重对教师的理论培训。从企业来看,一些企业急功近利,为提高经济效益,不愿意与高职院校建立长期的培训合作机制。
三、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思路
就以上问题,很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例如: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训与引进结合、建设教师培训基地等。这些对策大都比较笼统,针对学前双语教育这一新兴专业的较少。 1.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选择
为了能建立一支适应学前双语师资培养与培训的师资,应该严格挑选教育经验丰富、英语口语标准、熟悉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教师。同时充分挖掘优质社会资源,构建师资培养培训师资体系。根据实际授课要求,教师必须定期到幼儿园或早教机构进行教育见习,进行必要的教育观察,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教育资料。2. 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首先,应加强教师本身的英语语言素质,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语言基础的学生,以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学前双语教师的语言技能培养应侧重听、说等语言技能培养。因此,基础学科如精读、听力、口语教师要不断强化英语基础和交际技能,能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正确示范,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
其次,应加强英语专业教师儿童教学的能力,如游戏、诗歌、故事等教学方式的学习和练习。游戏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减轻压力与负担,有利于帮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作为未来的双语教师应该理解游戏在学前双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掌握游戏教学的特征,组织原则和分类,掌握英语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技巧,并能够进行游戏创编。儿童英语歌谣一般语言浅显易懂、旋律优美节奏强、形象具体生动、富于动作性,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歌曲节奏韵律强,能激发儿童的情感,活跃他们的思维,易引发儿童的快乐情绪,普遍受到儿童的喜爱。作为未来的双语教师,应该掌握100首左右的英语儿童歌谣和歌曲,正确理解儿歌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儿童英语故事活动,以故事人物、情节、悬念等为支柱,充分调动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联想活动,使英语学习由难变易,由死变活,有苦变乐。对于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儿童来说,儿童故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短小但生动,优美而令人浮想联翩,更重要的是“它有着能令儿童共鸣”的特点,因此儿童非常喜欢听故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上述素质和能力,“双师型”教师应首先具备这些教学方法能力。
3. 加强校企密切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校方和企业的全方位密切合作,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也更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幼儿园或幼教机构去调研、实习,开阔教师的视野,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工作岗位实际需要,使教学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和企业员工座谈,听取企业专家对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意见,从而完善教学内容,使教材的内容与企业的实际更为贴近。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幼教专家来校代课或给学生开讲座。此外,教师还可以力争和幼教行业专家合作科研,使教师的理论性强的优势得到发挥,同时也能够不断提高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67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