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思维火花》,欢迎阅读!

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思维火花
作者:陈实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第6期
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学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探究平台,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同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升在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为思维碰撞夯实基础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差异较为明显,教师在小组成员分配时要体现互补性和公平性两大原则,为学生思维碰撞夯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首先,课前我会主动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朋友的身份走到学生中,了解他们对上阶段“两位数乘法”的掌握情况,并且根据学生数学能力差异进行适当分层。其次,我会在互补性和公平性两大原则基础上进行小组成员分配,互补性体现在每个小组中有动手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有理论水平高、探究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第三,我要求小组成员相互合作,一起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基础上,学生思维产生了较好的碰撞,会得到各种各样的结论,可有效帮助他们发散数学思维,这也是我投入时间完善小组成员分配方式的预期目标。
二、创建合作学习情境,为思维碰撞提供平台
教师在合作学习法运用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思维碰撞的平台,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等性格特征,设计合理的合作情境,保证每个人都会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有效提升自身数学思维水平。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我首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及对应价格,这些价格都是小数。其次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购物清单,要求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计算清单中商品的总价值,初步完成生活化合作情境的构建。合作过程中学生在小数点的选取上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小数点应该是两个数有几位小数就取几位,有的学生则认为小数点应该一一对应。为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碰撞的有效性,我会让他们通过辩论的方式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学生在合作情境中的学习自由度大大提升,对他们数学思维的限制也明显减少,每个人都会主动给出自己的看法,一步步分析“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在思维碰撞过程中他们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也更深,进一步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三、完善合作互评机制,提高思维碰撞有效性
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会产生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思维碰撞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完善合作互评机制,让学生通过相互评价的方式了解自身数学思维的优缺点。
例如,在数学合作结束前五分钟,我会给学生自由互评的时间,让他们评价小组中其他成员数学思维上的优缺点。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能清晰地了解对方数学思维发散情况,他们在互评时会从细节着手,详细说出其他小组成员数学思维发散过程中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以及需要修改之处,及时指出问题,防止下阶段类似问题的出现。同时由于小组成员的亲密关系,他们会主动接受其他成员的评价,按照评价内容调整之后数学思维发散的方式,为思维碰撞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不竭动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开展,改变学生固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引导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发散数学思维,从不同角度理解理论内容,帮助他们充实数学知识储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的有效碰撞拓展了他们的数学视野,从根本上提高了他们在未来数学学习中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吴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b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