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处暑养生篇

2023-01-17 13:58: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之处暑养生篇》,欢迎阅读!
处暑,二十四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养生篇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 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 至此而止矣”。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 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 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

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这也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 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著有《清嘉錄》的顾铁卿在形 容处暑时讲:“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 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 流汗日。这时太阳黄经为 150 度,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 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从农业角度看,更有“谷到处暑黄”“家家场中打稻忙”的秋收 象。另外,处暑后的绵绵秋雨时常会光顾我们,所以农民朋友要特 别注意气象预报,抓住每一个晴天,不失时机地做好秋收工作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 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对 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 所周之的。但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的重视就很少有人通晓, 其实,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

中医的睡眠理论从唯物的形神统一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 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统一的功能状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包 括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因为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 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之中,其表现为昼夜的交替出现,昼为阳,夜为阴。 而人体的阴阳之气也随着消长而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寤 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能够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 人类活动的规律


一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灵枢•营卫生会》言:

“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 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零枢•口问》对此又进一步 解释为: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 则寤矣”;

二、睡眠的生理基础是营卫运行;人的寤寐变化是以人体营气 (营气是行于脉中,富有营养作用的气)、卫气(卫气是行于脉外, 具有保卫功能的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以卫气运行最为相关。《灵 枢•卫气行》曰:“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夜行于阳二十五周, 夜行于阴二十五周”。而《灵枢•营卫生会》也有相同得说法:“卫 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 阴而止”。这里说的“起”指起床,止即入睡。由此可见,当卫气行 于阴时则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形静而入寐(人体进入相对静止状态而 欲睡);行于阳,则阴气尽而阳气盛,故形动而寤起(人体进入动态 而睡醒)。所以说人体的睡眠与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神静则寐,神 动则寤;情志过极则难寐。

现代医学研究将睡眠分为四期:①入睡期,②浅睡期,③中等深 度睡眠期,④深度睡眠期。当你进入①和②期时是在朦胧状态,易被 唤醒,③与④期则处于熟睡状态,一般地说熟睡时不易被叫醒。

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 用。马王堆出土的《十问》医书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 幅粛霜(鷫鵜)、蛇檀(鳍)、鱼鳖、耎(蠕)动之徒,胥(须) 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可见 不但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也就是说没有正常的睡眠, 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睡眠的作用包括五个方面: 一、 除疲劳

睡眠时,人提的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若五脏安舒,贝y气血和调, 体温、血压、心率均相对下降,呼吸及内分泌也明显减少,使代谢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RI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