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上学期4经典引路,同题作文——跟着丰子恺学写作

2023-01-23 06:4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上学期4经典引路,同题作文——跟着丰子恺学写作》,欢迎阅读!
丰子恺,引路,人教,作文,语文
经典引路,同题作文——跟着丰子恺学写作



人教版小学年级语文上册有一篇丰子恺的《白鹅》大家一定会很喜欢吧?大模大样、从容不迫的步态,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一副架子十足的老爷派头。对了,丰子恺原文的题目就是“鹅老爷”。是不是比“白鹅”神气多了?

如果你读了丰子恺的《吃蟹》,见了丰子恺老爹吃螃蟹的模样,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在丰子恺眼里的“白鹅”会是一副“鹅老爷”的派头。因为丰子恺老爹吃螃蟹比“白鹅”更是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20141024-30日,我们403班的同学,用一周七天的时间 学习丰子恺的漫画和文章,度过了十分愉快而又收获颇丰的“丰子恺周”。同学们一周七天浸泡在丰子恺的文字世界里,不要说他们对生命有了新的感受,不知不觉间,他们的文风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文章的读和写吧(限于篇幅,仅举一例):

老师引读经典:



“咬瓜子”博士

从前听人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同为中国人,你有哪个博士称号?你身边的人可有哪个博士称号?

我以为中国人的三种博士才能中,咬瓜子的才能最可叹佩。常见闲散的少爷们,一只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一只手握着一把瓜子,且吸且咬,且咬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从容自由,真是“交关写意!”他们不须拣选瓜子,也不须用手指去剥。一粒瓜子塞进了口里,只消“格”地一咬,“呸”地一吐,早已把所有的壳吐出,而在那里嚼食瓜子的肉了。那嘴巴真像一具精巧灵敏的机器,绝地塞进瓜子去,不绝地“格”“呸”“格”“呸”„„全不费力,可以永无罢休。且吸且咬,且咬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格”“呸”“格”“呸”少爷们吃瓜子,潇洒得很呢!

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态度尤加来得美妙: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这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 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如朵朵兰花。兰花手,的的响,朵朵兰花,模样娇好。小姐们吃瓜子,真是有声有色,妩媚动人呀!

由此看来,咬瓜子是中国少爷们的专长,而尤其是中国小姐、太太们的拿手戏。你也有中国少爷、中国小姐“吃瓜子”这样的专长和拿手好戏吗?

(节选自《随笔二十篇吃瓜子》,标题为编者所加)



点拨读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止不住发笑吧?丰子恺太风趣了。一个吃瓜子的事儿,写的有声有色,滋味无穷。

文章一开始,就说中国人,人人有三个博士,逗人一笑,抓人眼球。 话锋一转,撇开“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不说,单说“吃瓜子博士”


如同摄像聚焦,锁定焦点。

再次一分为二,少爷们吃瓜子,小姐们咬瓜子,一连串的动作,一顺溜的声音,的的作响。如同用文字画图,拍照,如同放电影一般鲜活,历历在目。

前后一对比,男粗女细,男快女媚,一雌一雄,活灵活现。文字是分辨率最高的摄像机。

我们写作文,常常觉得没什么东西好写。每天遇见的,都是些琐琐碎碎、平平常常、无足挂齿的日复一日的旧事儿。走同样的路,吃同样的饭,睡同样的觉。

为什么咬瓜子这样的琐碎事儿到了丰子恺笔底下,就有如神助,妙趣横生呢?

如果你再多读几篇,譬如《盆子三娘娘》《无钳蜈蚣》《爆米花》《口中官匪》《寄宿生活的回忆》等文章,你就会发现丰子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切都是有情有趣的。即便是吃瓜子,爆米花,这样的琐事,一样有生活的滋味。活出自己的滋味来,文章就自然有了。

如果你细细的想一想,身边是不是也有诸如此类的各色“博士”呀?那就写下来吧。

学生同题创作:

1 牛皮”博士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403 吴悠扬

中国人人人都是“博士”,但有一样东西,却是我叔叔第一。

我的叔叔并不是什么英雄伟人,他只是一个店老板,专卖台湾特产的。但他牛皮却吹得会发光。

一次,我在他店里串门,走进一位顾客。叔叔立马站起来满脸堆笑地问:“您来点什么?本店专卖台湾特产。酒?凤梨酥?台湾牙膏?噢,都不要,那我的镇店之宝来一瓶,就是台湾的饮料,您准保喜欢!”

顾客半信半疑:“真有这么好?”

“牛皮不是吹的。”叔叔“严肃”地说。

我在一旁听着笑了起来,台湾的饮料是镇店之宝?您就吹吧! 哪知我这一笑叔叔竟把矛头转向了我这儿,您看我哥的儿子,笑得欢不欢?他啊,一准是想起了我这店里台湾饮料那味儿,那个爽啊!”叔叔说完拿眼睛睛瞪我,仿佛不说“是”他就把我吞了似的,弄得我只得连忙说“是,是,是!”

那天晚上叔叔留我在他家吃饭。饭桌上,叔叔一边沽着老酒一边抽着烟,享受的样子。

“叔叔,别抽啦,烟对身体不好!”我劝道。

你们猜怎么着?我叔叔淡定地说:“这样吧,叔叔给你讲讲故事。”

“叔叔啊小时候命大,四岁那年,掉到水塘里了,差点淹死,后来你爷爷奶奶把我捞上来,然后找了头牛把我放在牛背上,让牛驮着抖啊抖,总算把我小肚子里呛进去的水都抖出来,你叔叔也就活了下来。”

叔叔呷了口酒,继续着他的故事。“六岁那年,我在田头熟睡,不知哪头该死的猪跑过来啃我一口,差点没把我疼死。幸亏及时送往县城医院,才保住了小命。”

叔叔顿了顿,眯缝着眼很享受地吸了口烟,继续吹道:“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叔叔能活三百岁,但怕人太长寿不好,所以就抽点烟,就活二百岁吧!”我差点没喷饭,这哪儿跟哪儿啊!牛头不对马尾的,太能吹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LW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