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幼儿心理学》A卷

2022-08-11 19:17: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完整版)《幼儿心理学》A卷》,欢迎阅读!
整版,心理学,幼儿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幼儿理学》试题 A



题号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 40分)



阅卷人

1.理学研究对象是( D

A. 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 B.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知和个性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人的大脑可以划分为( C )个机能分工的叶。 A.3 B.2 C.4 D.5

3.儿童到( D )岁时,大脑皮层已变得相当成熟,大脑皮层区表面的大小占成人 皮层区表面大小的80-90%。 A.10 B.8 C.5 D.7

4.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是对发展趋势、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因素等的 D A.描述和解释 B.分析和归纳 C.预测和控制

D.概括和总结

5.建筑设计出一幢大楼的形状,这种想象属于( C

A.空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6.幼儿的想象常依赖于承认的语言描述,这一特点是指( B A.创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无意想象 D.再造想象

7.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未实现事物的想象叫做( A A.幻想 B.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8.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B





1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9.幼儿画画时,本来在画树,看到别人画兔子,就把树涂掉又去画兔子,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A

A.再造想象多于创造想象 B.想象易于现实相混淆 C.主题易变不稳定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10.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 D A.短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记忆容量不足 D.婴儿期记忆缺失

11.在大街上遇到一个老同学,能立即把他认出来,这种心理现象叫作 C

A.回忆 B.识记 C.再认 D.记忆恢复 12.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 D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13.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B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4.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早在( A 就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

A.新生儿期 B.婴儿晚期 C.幼儿初期 D.先学前期 15.儿童掌握方位知觉的顺序是( D A.上下、左右、前后 B.左右、前后、上下 C.前后、上下、左右 D.上下、前后、左右

16.学前儿童的颜色视觉(辨色力)在何时发生?( A A.出生后三四个月 B.1 C.6个月 D.2

17.儿童不被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所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画画,这是( A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




18.儿童思维发生在( D

A.01 B.11.5 C.1.52 D.13



19.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属于( A )的思维特性。 A.概括性 B.直接性 C.抽象 D.间接性

20.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他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幼儿这种依赖实际 动作的思维被称为( B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阅卷人



二、判断题(每小题 2分,共20分)

1、发展心理学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 2、心理活动表现在人们的物质活动中。( × ) 3、多通道感知表明感知觉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 ) 4、儿童的视觉敏感度比正常成人要好一些。 ( × )

5、好动、注意力分散的儿童一定患有“多动症”,应请医生治疗。 ( × )

6.新颖、鲜艳的东西容易引起幼儿注意,所以教师上课时的穿着打扮应新颖、鲜艳,使 幼儿有新奇感。()

7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感觉记忆。(×) 8、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9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是根据想象产生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而区分的。(×) 10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已高度发展。( × )





阅卷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5,共25分)

1.学习幼儿理学课程对我们的专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认识教育对象,培养科学的儿童观;

第一,幼儿理学幼儿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第二,儿童心理学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有助于宣传普及“优 生优育”的先进理念,维护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理学研究成果对一切有关婴儿的实际工作都具有指导作用。

2)探索婴幼儿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

2



展。

2.简述思维的特点。

答:第一,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认识事物,而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一定的方法,来组织和理解那些未感知的事物,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第二,概括性,是指思维必须把握大量的感性材料,从同一材料中,抽象和概括出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或者从一类事物中,揭示出它们内部的联系及规律性; 第三,组织性,指的是思维对原有经验的重组和改造,从而发现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

3.认知研究的新方法一“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定义。

习惯化是早期婴儿主动处理刺激信息的表现。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习惯化。

当儿童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它不同于已习惯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原有的习惯化就终止了。这叫去习惯化。 4.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客观条件:1)刺激物的强度有关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也能引起无意注意;3)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2、主观条件:1)首先是人的需要和兴趣;2)其次是人的情绪和状态。3)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无意注意。

5.幼儿童的眼睛并不是单独接受光线刺激的,通常总是对光刺激做总体的反应,也就是说以视知觉的形式活动。视知觉有哪些功能? 1)空间知觉

2)差别辨别 3背景辨别 4)视觉填充 5)对象再认


四、分析论述题(共15分)



阅卷人





实验者要求幼儿把一个小物品放在一个有196个格子的棋盘里,并要求他们记住所藏的位置,5岁以上的儿童会把物品藏在某个角落,因为角落的位置,最不容易搞错。 1)这说明,5岁儿童已经具有了什么记忆策略? 这说明,5岁儿童已经具有了特征定位策略。

2)除此之外,儿童还有那些记忆策略? 1、视觉复述策略 2、复述策略 3、组织性策略 4、提取策略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IQ.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