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分析

2022-08-12 13:29:4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分析》,欢迎阅读!
党建工作,治理,融合,机制,分析
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分析

摘要:社区党建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整合社区资源,让党在基层社区发挥巩固执政的目的,而且具有整合党的自身建设作用,通过社区党建工作凝聚党员和群众,从而实现党对社会领导。因此,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多元互动促进共同参与,以共同参与促进社区治理,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多元合作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党的建设;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融合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注重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以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服务型党组织的检验标准,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活动方式、资源支撑和实现途径,引导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群自我管理,已初步构建起以社区党建为引领、以发动群众共同参与为核心、以完整社区建设为平台的社区治理基本框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群众满意度,为探索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协同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1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背景与动因

近年来,在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盲区和漏洞日渐显现,主要表现在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工作上领导核心地位不够凸显,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与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体制尚未理顺,社区自治功能弱化、居民认同感不强、参与度不高等老问题不同程度出现,同时,社区居委会权责、社区物业监管、业委会成立与换届、业委会有效运行、小区公共经费使用等新问题亟待解决。

(一)社区治理主体职责不清,政府与社会边界模糊、社区服务碎片化特点明显,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回应性、协同性不足

当前,随着单位制管理向社区制管理转变,社区工作中已日渐明显地分离出相对独立的行政性事务和自治性公共事务。一旦社区居民与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出现争议问题,个体化的社区居民难于对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形成有效的监督,往往求助于社区居委会来解决问题,由于社区居委会对对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只有指导和协调的责任,没有监督和管理权限,面对着难于监督的物业公司和不作为的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左右为难、疲于奔命。上述情况既反映出社区协商治理结构的利益相关性特征和主体多元性特点,同时也折射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回应性、协同性不足的漏洞和弊端,亟待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社区功能混杂、居委会角色冲突,管理方式行政化特征明显,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灵活性、有效性不足

当前,随着单位制管理向社区制管理转变,社区工作中已日渐明显地分离出相对独立的行政性事务和自治性公共事务。伴随政府各部门工作向社区延伸,本该由政府部门或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公共卫生、社会治安、优抚救济、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交由社区全力承担,并要接受相关政府部门检查和考核。在社区管理主体单一的情况下,社区党委和居委会日渐呈现职能多元化任务多样化特征,承担着党和政府在社区的代言者”“党和政府与社区的连接者”“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者”“居民利益代言人”“部分社区事务的实际决策者”“大部


分社区事务的实际执行者”“社区矛盾纠纷的协调者政府公共服务及行政性事务的承担者等多种职能和责任。

(三)社区治理参与主体之间互动不足,缺乏有效沟通,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互动性、实效性不足

社区协商共治的是一个多元参与主体互动协商的过程,通过协商合作、协同互动、协作共建等来建立对共同目标的认同,进而依靠社区居民认同来采取共同行动,联合起来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治理。长期以来,社区党建工作往往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单向开展,社区党组织往往将自己定位为管理,党建工作主要参照上级要求,缺乏自下而上的有效反馈,导致党建工作相对封闭在党组织内部,开展活动考虑党员、群众实际需求不够,对党员群众缺乏吸引力、影响力,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缺乏沟通和联系,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驻区单位参与不积极等情况,难以形成双向互动、开放兼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2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一)推动条块融合,组建社区大党委

原有的基层治理模式中,社区工作更多依靠上的行政力量推动,的力量整合和运用较少。如何发挥社区党建工作政治核心作用,如何主动回应社会格局变迁带来多元主体诉求多样的要求,如何发动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群体积极加入基层治理行列,如何破解传统社区党建工作难以适应基层治理形态变化等问题,社区党委始终坚信辖区内的多元主体力量,既是社区治理结构中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参与主体并且拥有诸多的资源和优势,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是通过社区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能够激活各类社区主体服务居民的潜能,组织和发动社区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二)整合辖区资源,构建多元服务体系

社区党建工作最大的资源是社区党员群体,强化社区党建工作在基层民主自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拓展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通过打造多层次的党组织服务网络和平台,不断壮大多元共治的党组织服务体系。为此,社区党委首先是对社区党员群体进行系统类别划分。针对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党员,探索不同类型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和方式。例如,离退休党员长期居住在社区,对社区的情况比较了解,空闲时间比较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服务这个社区;在职党员平时工作比较忙,但他们工作各自的岗位里,可以调动的资源比较多;辖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的党员,一般是作为一个群体参与社区治理。针对不同类别党员的具体情况,社区党委注重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搭建差异化服务平台和机制,让各类别党员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畅通民意表达通道,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力量

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原本的社区决策、社区大小事务的开展,都是社区党委根据上级要求作出决定,更多的是自上而下传导。面对社区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原本的治理体系面临着治理主体结构失衡、功能模糊、关系失范、行为失调、利益失衡所带来的种种困扰,极大地限制了社区治理的进步和发展,也给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对此,社区党委注重搭建各类协商议事平台,引导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群众自我管理,将社区决策的关口前移,更加突出社区党组织在引领各类主体开展民主协商、共同决策、互相评价等软性功能方面的作用,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 3结语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细胞,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场域,也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单元。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过程中,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领导者。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向基层社


区的下沉,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一种新趋势。从社会治理的社区化的视角看,社区已经从单纯的生活居住区,逐步演变为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共同体。因此,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向基层社区延伸,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为终端的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社区治理的一个主导性发展趋势。这要求社区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管控的思路,确立尊重居民诉求、回应群众期待、满足社区需求的治理理念,通过与居民个人、业委会、物业管理方、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的双向互动,凝聚群众参与共识、塑造居民自治精神,推动社区多元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合作,最终实现社区有效治理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1]牛君.试析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工作机制——以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北社区为例[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8.

[2]张大勇,王超."互联网+"背景下社区区域化党建引领基层协同治理机制创新研究[J].东方藏品,2018,000(008):P.214-21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B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