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对策建议

2022-08-16 23:58: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对策建议》,欢迎阅读!
中学生,沉迷,对策,手机游戏,建议
中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对策建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俨然已成为生活必备,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不能自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对中学生学业成绩、身心健康和习惯养成都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引发了无数家长担忧和社会高度关注。笔者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当前中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现状、危害和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 手机游戏 对策建议

随着互联网游戏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中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已成为了家长们普遍担忧和社会热议的话题。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居家在线学习间,缺乏有效监管引导,不少中学生逐渐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关于中学生沉迷手机游戏走极端的报到也屡见不鲜。中学生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也处于青春叛逆期,理性认识不足。中学生一旦开始接触到手机网络游戏,往往不能合理地调节控制,对家长的劝导还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手机网络游戏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危害不断放大。

沉迷手机游戏对中学生学业成绩、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第一,沉迷于手机游戏的中学生坚持 搬砖式的每日打卡来升级游戏体验,学习间被无限挤压,同时游戏对中学生感官的过度刺激导致注意力分散,心思很难集中在学习上,成绩往往直线下滑。第二,很多同学迷上手机游戏后长时间盯着手机,视力不断下降,户外活动减少,身体素质变差。第三,一些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获得心理安慰,找到存在感,导致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疏远,性格变得急躁孤僻,在家中父母稍有责备,逆反心理强烈,甚至上演起家庭战争和家长发生肢体冲突。另外,一些学生为了快捷提升游戏体验,省吃俭用购买装备以享受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最终是劳命又伤财。因此,有效防止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对本校学生的访谈和调查,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加强生涯规划,坚定人生志向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沉迷手机游戏表面上看是习惯差、缺乏自觉性,根源上却是人生志向的问题。笔者访谈了班上玩游戏的同学,他们有一些共同点,学习遇到了困难,对学习缺乏自信心,特别是对未来迷茫,没有长远的生涯规划,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不知道人生为什么而奋斗,学习拼搏的内生动力不足,对游戏缺乏自觉的控制。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因此,要根本上解决解决中学时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加强立志教育,加强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自己奋斗的方向,清楚自己的存在的意义,坚定刻苦学习的意志,可以开展以生涯规划的主题班会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参加模拟招聘会、自主创业、学习时代楷模等活动,与未来对的自己对话,积极思考谋划自己的人生,从而珍惜韶华,增强信心,点亮青春奋斗的底色,自觉抵制游戏的不良干扰。 ()提高陪伴质量,塑造健全人格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调查发现学生玩手机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主要是在家中,家庭教育缺失是孩子沉手机迷游戏重要原因。中学生的家长处于事业上升期,为生计


奔波,为事业打拼,家长们往往忽视的对孩子的有效陪伴,周末让孩子家里自由放飞。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管约束,周末留守儿童沦为手机游戏成瘾的重灾群体。当然有的家长确实也在陪伴孩子,但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是分心的,一边玩着手机一边看看孩子。网上有个视频,一个母亲给不到一岁的孩子套上游泳圈,放孩子在水中游泳,而自己在一边玩手机,结果不一会儿,游泳圈脱落,导致孩子差点溺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效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有效的陪伴不只是空间层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共同获得生命的成长。有效陪伴要求家长做好示范引领,言传也要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成为学生习惯养成的好榜样。有效陪伴要求家长做好心理疏导,关注孩子心理动态情绪变化,化解他们矛盾和焦虑,当孩子遇到挫折及时鼓励,迷茫时要及时提供指引。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不会缺席,才能真正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合理使用手机,正确看待手机游戏

(三)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人生志趣

依靠采取强制手段对学生玩手机游戏进行围追堵截是难以奏效的,而且负面影响很大,容易引发心理异常、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要给学生关上手机游戏的大门,也应该给学生打开一扇能照进阳光的窗户,引导学生改一个掉坏习惯最好的办法是转移他注意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应该是有张有弛的,合理的健康的兴趣爱好对于释放压力、缓解疲劳、恢复精力有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研究发现,伟大科学家往往都有自己长期坚持的兴趣特长,如爱因斯坦酷爱音乐并会演奏小提琴,钱学森很喜欢弹钢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常年坚持打篮球、游泳等健身运动。对于中学生沉迷手机游戏要疏堵结合,一方面要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另一方面要引导孩子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健康的娱乐的方式,如听音乐、玩乐器、下象棋、爬山、打篮球、跑步等。这样既可以转移学生对手机游戏的注意力,避免沉迷手机游戏导致精力过度透支,影响学习成绩;同时也缓解了学习的压力和疲劳,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亲近自然,让生命更加阳光。

(四)健全法律规范,净化游戏生态

我国当前游戏市场发育不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相对滞后是当前中学时沉迷于手机游的重要因素。游戏研发与行为心理学密切相关,游戏设计者想方设法用各种激励调动玩家的竞争欲,满足玩家的求胜心理需求。一些游戏设置大量拼时间,如搬砖一样的游戏任务,让玩家们以时间和精力换取游戏道具或装备。比如以《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为代表的多人竞技游戏在学生中异常火热,每日签到、每日任务等游戏规则诱惑玩家每日登陆,让学生念念不忘,对学生沉迷其中缺乏有效防范机制。因此,建立预防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有效机制显得很有必要。建议有关部门一方面要综合治理游戏市场,健全游戏市场法规,规范游戏运营商的经营行为,落实好游戏实名注册、人脸识别身份信息、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规范提供付费服务,加大对青少年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在政策上鼓励游戏产业发展适合青少年的游戏,开发些通关时间较短、知识性强、富有趣味性和思辨

性、价值观正向的游戏,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会主动向搬砖类手机游戏说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xM.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