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心理学智慧》,欢迎阅读!

读《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有感
《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一书是广州市禺山高
级中学教师、广州市优秀班主任、NLP国际专业执行师和优秀教练、《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人物李进成主编。书中围绕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展开,例如早恋、偷窃、叛逆、厌学、极端行为等,书中有典型案例表现,有方法提升,突出“读懂”,展示“智慧”。每个案例都有详细的读懂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方法提升则表现教育规律,读后让我心中豁然开朗,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感慨万千。
在“智慧8 巧用标签,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美国的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这种现象是因为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所以称为“标签效应”。案例中“神秘小偷变形记”,正是因为老师没有给犯有偷窃行为的学生随意贴上“小偷”的标签,让学生自己理解到错误,去补充错误:帮小卖部的老大爷清扫卫生,义务劳动,卖废纸来补足缺失的钱。从“坏孩子”变成“好孩子”,走上积极向上的路。
在我从教的过程中,我也遇到类似的事件。在实验教学中,偶尔会少掉一些器材。假如你兴师动众的去每班找器材,不但无果,而且学生不配合还产生抵触的情绪。假如你低调处理,从保护学生自尊心的角度去考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遗失的实验器材就会悄悄的出现在实验室门口。
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当被贴
上标签时,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所以,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千万不要对一时有缺点和不良行为的孩子经常贬低与训斥,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一枚“黑标签”,以致使孩子向不良方向发展。要尽可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即时表扬,有意识地给孩子贴上一枚“红标签”,强化孩子的好行为,给孩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巧用“标签效应”,不但使学生的特长和优点得到巩固发扬,而且协助一些学生矫正和克服了不良习惯。
书中的心理学智慧有很多值得揣摩和体味,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是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展开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具备这些知识有利于教师认清各种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持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有利于协助教师对学科知识实行思考和重组,以使学科知识顺利地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从而更加自如地实行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它就是我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只“拐杖”,协助我更好地读懂学生的心理,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服务。一个具有丰富的教育心理知识的教师,必将极大地增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创新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x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