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为术,传播为学,不“学”则无“术”

2023-08-30 01:3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闻为术,传播为学,不“学”则无“术”》,欢迎阅读!
传播,新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闻为术,传播为学,则无

作者:刘茜

来源:《求学·文科版》2012年第01

关于传播一词老师在课堂上说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领导在接见某个香港交流团时,随口问起其中一位代表是学什么专业出身,答曰传播,领导道:船舶?哦,造船的。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对大众传播之类的词汇已是耳熟能详,也有越来越多的学子带着传媒业的向往和热忱走进传播学的课堂。

传播学与新闻学:学与术,宏观与微观

在大多数人看来,新闻传播一向是捆绑出现、不分彼此的,只要学的是与媒体沾上边的专业,常被说成学的是新闻传播。事实上,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类,新闻学和传播学是其下两个不同的专业。

新闻学与传播学两个学科联系紧密,两者间的区别联系涉及一些专业问题,难以三言两语说尽。简单来说,新闻学以新闻事业、新闻工作作为学习研究的重点,而传播学关注的是包含新闻、广告、公关宣传在内一切传播活动,侧重于研究分析传播的控制、媒介、受众、内容、效果,较之新闻学更为广泛、宏观。新闻学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养成,是一种研究;传播学则侧重于理论研究,乃是研究。不过,也不用担心传播学会艰涩枯燥,新闻学与传播学在本科阶段还不至于泾渭分明。传播学专业同样设置有新闻编辑写作、摄像艺术与技术、电视剪辑等实用性的课程。传播学的同学们更是活跃于各校刊院报,积极创作拍摄专题片、纪录片,参与影像创作比赛,实践成果同样丰硕。当然也有不少理论性强的课程,媒介分析、文化理论、大众文化批判、舆论学等,还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实践项目,你也会在理论学习中体会到思考的乐趣。都说不学无术,没有学问功底做支撑的,便没有智慧,没有底蕴,沦为机械

为认知世界开一扇窗

芙蓉姐姐、凤姐等雷人形象为何走红网络,人们缘何热衷审丑?恶搞为什么受到普遍的效仿和欢迎?肌肉发达、体魄强壮的男性审美为什么逐渐过时, 被长相俊秀、气质阴柔的样美男取代?恶俗不堪、过度煽情的情感类节目为什么在一片叫骂声中仍然落地开花、泛滥成灾?这些热门现象都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思考,分析深层原因,窥见流行之下的些许奥妙。就拿现下流行的网络恶搞来说吧,它以解构的手法对传统文化构成颠覆,很大程度上运用夸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等手段把一些严肃的内容平民化、生活化、反智化,迎合了草根阶层对传统话语方式的反抗欲望,便形成狂欢一般的娱乐效应。

传播学批判学派中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有一个观点:一切意识形态都通过主体范畴的作用,把个人询唤成具体的主体。读着拗口,看着难懂。举个例子,是一群叫小资的人天生地热爱阅读这些杂志,还是这些杂志在读者中构建出小资这个群体呢?当你翻开杂志发小资女必备的N大品牌”“职场战无不利置装计划”“N种细节提升你的生活品质等权威口吻的引导式语言时,是否能得出答案?简单说来,就是各种杂志为小资下了个定义,总结了一些特征,看杂志的人便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成为小资中的一员,不自觉地按着这些杂志的建议生活、消费,从而对实际社会产生影响。

传播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者也无法撇开其他学科,独立地学习传播学。传播学像其他的社会科学样,并不会教你一项具体的技艺,只是为你打开一扇窗,提供不同的视野和思路,让你看得更高、更深、更远、更接近真相。传播学给予你的高度会让你受益无穷,如果你当记者,你不会沦为新闻民工,或是新闻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因为,洞悉了受众心理的奥秘,创造出流行的文化产品就轻而易举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e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