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常用名词解释

2022-12-24 19: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心理学常用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常用
1教育理学:是在心理学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

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论: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5、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 认知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的学习

16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17、获得: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铃声(CS)反复与食物(US)相匹配,从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18、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狗对铃声(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19、自发恢复: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发恢复。

20、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应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CR自动扩展到CS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

21、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CS和与CS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展到原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22二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为二级条件作用。1美国著名的教育理学(桑代克)1896年开始从事动物学习实验,其中以(猫的迷笼实验最为经典) 23效果律: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效果的支配。若反应之后得到了满足或受到奖赏,则该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便加强;若反应之后得到了烦恼或受到惩罚,则该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便减弱。

24练习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练习因素的影响,经过练习的联结则会加强,此即应用律;未经练习的联结则会减弱甚至消失,此为失用律。

25、对教学实践影响最大的是(斯金纳)的(*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26、斯金纳在迷笼的基础上创建了(斯金纳箱

27、积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愉快刺激(阳性强化物)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作即为积极强化,也称阳性强化或正强化。 28消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排除或避免了某种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阴性强化物)从而使此类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作即为消极强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Vn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