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2022-12-02 16:28: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欢迎阅读!
德育教育,传统文化,融入,措施,有效
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作者:程晋燕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第24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知识系统。其中一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进一步挖掘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地将其融入到德育中,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匯贯通。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教育;措施;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083-1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开发和应用秀传统文化资源,不仅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有益于增强个体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仁爱,不仅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象征,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那究竟什么是仁爱呢?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故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于丹教授认为,仁爱不仅是一种人格情怀,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方式。这样的一种大气度、大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中华民族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古人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精神,在人生的征程中,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不断拼搏,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学大师梁启超将顾炎武的话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精辟的字,意思是说,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打开历史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打上本民族文化的烙印: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宋代的名族英雄岳飞,清末的爱国将领邓


世昌……他们忠于祖国、忠烈千秋,成为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巨大力量。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大力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操显得尤为重要。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对待老幼的态度是关心,还是漠视,是衡量一个名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我国是礼仪之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孔融让梨》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教育我们要从小懂得遵守公序良俗,我国开国元勋——陈毅将领,即使自己作了元帅,也不忘亲自为体弱多病的母亲洗衣服。因此,作为新世纪、新时代的学生更应该勇敢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二、以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传统道德教育,要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绝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画蛇添足。渗透的方法有直接渗透,如语文、品德与社会学科,其他学科可间接渗透、可随机渗透,也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重点渗透。从而实现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而行,再到行更知教育目的。

2.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为了让传统文化随时随处感染学生,从而更好的发挥校园环境审美和育人的作用。学校坚持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校园内一面面精心设计文化墙,一间间书香浓郁的教师,一条条催人奋发的标语,一幅幅富有创意的作品……真正营造多角度、立体化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3.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不仅是靠知识的传播和认识就能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和习惯逐步养成的。因此,在开发传统文化德育资源中,学校可以将传统文化寓于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中,如可开展各类竞赛、表演活动,如以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合唱比赛、手工艺互动表演等;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家长进校园养老院慰问参观”“跟着教材去旅行”……学校还利用植树”“端午”“重阳”“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纪念活动。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既能让学生广泛参与,又能耳濡目染,最终使传统文化活动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


4.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于养成管理教育

播下一个行动,收货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货一种命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校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把中华传统道德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致远外国语小学一日常规》有效对接,颁布符合本校学生年级特点的具体实施细则,并配合言教法、身教法、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真正意义上促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5.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网络信息平台中

信息技术覆盖面广,吸引力强,能有效改变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固化、途径单一、效果欠佳的劣势。我校以以QQ、微信、校园网为平台,发布德育资讯,整合德育资源,构筑家校互动场所,让网络信息平台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德育天地、家长信赖的教育园地、社会关注的思想阵地。

总而言之,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地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OQ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