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小衔接该怎样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欢迎阅读!

幼小衔接该怎样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忽略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沟通和衔接,导致幼儿进入小学时,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和《中小学生守则》要求,幼儿园要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学习和品德习惯,切实保证幼儿进入小学后具有基本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幼儿幼小,衔接良好习惯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的平稳连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学前阶段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表明,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影响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并不是知识储备,而是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教给他们知识重要得多。
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和《中小学生守则》要求,我决心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规律作息习惯
按照《幼儿园3-6岁指南》要求,本学期我接任的是小班幼儿,宝贝们因还不适应学校的大环境生活,有一些孩子都是我行我素,早上10点才到园,见此情况我召开了家长培训会,让家长在家也配合孩子的作息时间。我们提出每天按时入园的要求,鼓励幼儿克服睡懒觉、任性等缺点,通过评选“全勤宝宝”表彰幼儿的进步,以此培养幼儿的坚持精神。
(二)生活自理习惯
生活自理习惯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将幼儿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饭前便后自觉正确地洗手,午睡时自己穿脱衣服,整理棉被。活动后自动把玩具归类摆放整齐等,强化幼儿的生活能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还会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餐具、分饭、擦桌子、扫地、分毛巾等,以增强幼儿服务他人的意识。每学期,幼儿园还会通过开展如穿衣服、夹豆子、叠被子、系鞋带等生活技能竞赛,促进家园合作,强化幼儿生活自理习惯的形成。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说话……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幼儿在活动中只有认真倾听老师、伙伴讲话,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进入小学后,学生更需要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孩子对于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3—6岁的幼儿显著的特点是好动,有效注意时间短暂。据此,我们从小班开始,就有意识地将倾听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我们选取有趣的故事、儿歌让幼儿聆听,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通过回答教师提问、复述故事内容等促进幼儿认真倾听;开展“传话游戏”,既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同时也训练幼儿的记忆力。
(二)认真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幼儿期是身体和智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早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保证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幼儿园首先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观察条件,种植园、养殖角、社会实践体验室等都是幼儿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乐园。其次,指导幼儿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如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可以用手摸、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再如观察要有顺序,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面,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促使幼儿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4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