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说话 切忌“鹦鹉学舌”

2022-10-22 09:01:5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学说话 切忌“鹦鹉学舌”》,欢迎阅读!
鹦鹉学舌,切忌,学说,孩子
孩子学说话 切忌“鹦鹉学舌”

鹦鹉学舌就是父母在教宝宝学说话时,不以他们能理解为基础,而只是让宝宝语句的进行单纯模仿。这种模仿式的教说话方法是孩子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步骤。 二岁以后,不要“鹦鹉学舌”的方法

0-6个月:宝宝出生6个月后,宝宝就已开始学习说话了。这时的教学模式应该是“鹦鹉学舌”式的,大部分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可以同时将说话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

6-12个月:该年龄段的宝宝已经能说一些意义的语汇,如:爸爸、妈妈,知道挥手表示再见,能够模仿简单的声音,能够指认常见物。所以“鹦鹉学舌”依旧是教这个年龄段宝宝学说话的主要方法,

1218个月:因其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愈来愈丰富,宝宝会话的语汇增多,可以使用简单词语与人交流、表达意思,明白别人给予的简单指令,会跟着大人学说单字,如:车、喝、饭等。所以除了“鹦鹉学舌”的方法,父母还应该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教孩子学说话。 1824个月: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将单纯的声音信号,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信号。父母已经不宜再采用“鹦鹉学舌”的办法教孩子学说话。

研究发现,经常教孩子模仿说话与词汇量的发展呈负相关。相关研究表明,1113月的小儿所获得的词语与成人教授所用的词语相符率高达80%,而到了14个月时,上述符合率下降到38.5%。换言之,13个月前,模仿是该年龄段孩子学语言的主要方法之一,而随着小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儿童开始从交际等其它途径获得词语。

孩子掌握语言的过程是从具体发展到抽象。所以,2岁以上的儿童就不宜采用单纯模仿"鹦鹉学舌"形式进行语言教学




“鹦鹉学舌”的弊处

弊处一: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 弊处二:会阻碍孩子交流的欲望,孩子很有可能以后变得不爱说话。 弊处三:会妨碍孩子在语言学习上完成思维和智力上的提升与飞跃。

# 早教 # 胎教 # 幼教 # 宝宝 # 婴儿 分享1回复喜欢

婴儿一出生就会的神奇本领

每个正常的新生儿都具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潜能:

模仿能力:

出生8小时,他就会模仿母亲吐舌头。

声音定向:

在觉醒状态下,用一个小塑料盒内装少量玉米粒或黄豆,在距离新生儿耳旁10~15cm处轻轻摇动,发出很柔和的格格声,他会转动眼或转动头往发出声音的方向。新生儿喜欢听高调的声音,喜欢听人说话,当母亲叫他时,他会转过头来。如果出生后每天都听读图书,宝宝就会建立对其一生都产生影响的阅读兴趣与习 惯。他的专注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会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2Y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