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建筑红线放线概念及工作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1、建筑红线放线概念及工作主要内容
建筑红线是指经规划确定的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建筑红线放线是根据城市规划管理部f-Htk准的规划建筑红线图或规划总平面图上给定的放线建筑物与周围道路规划红线、用地红线等各类规划线以及与指定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所放线建筑物进行定位,并将主轴线交点测设到地面上的一种测量工作。测设的结果作为基础放样和细部放样的依据。建筑红线放线的工作内容包括相关资料收集、控制测量、条件点测量、建(构)筑物定位、实地钉桩与校核测量、成果归档与提交。 1.1 实施建筑红线放线应具备的图件
①经规划管理部门门批准的规划建筑红线图或规划总平面图;
② 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的各规划控制线纸质图件及电子文件;城市规划中的控制七线:“红线”指城市规划区内依法规划,建设的城市道路两侧边界控制线。“绿线” 指城市规划区内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黑线”指划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施工市政管网的用地范围控制 。“橙线”为了降低城市中重大危险设施的风险水平,对其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进行引导或限制的安全防护范围的界线。“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③用地界线;用地界线的依据可以是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规划用地(选址)红线图,土地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地(选址)红线图,或者土地管理部门制发的土地使用证。如果有附带电子文件,应一并收集。当土地管理部门的用地界线图与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界线图不一致时,应以规划界线图为准。当土地管理部门制发的土地使用证与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界线图不一致时,应以土地管理部门制发的土地使用证为准。 ④拟放线建筑的施工平面图及电子文件。有地下室的应同时收集地下室建施图。 2、建筑物定位
2.1 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建筑红线图或总平图中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关系,通常有拟建建筑物与规划控制线的退距,拟建建筑物与现状地物的位置关系,拟建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存在拟建建筑与现状地物的位置关系,则应先安排外业测量条件点,再进行拟建建筑的定位,定位之后再提取角点坐标使用测量仪器进行现场放桩。用地红线应具体依据用地红线图或土地证上的红线是否与现状地物重合来决定使用理论线或是现状地物分界线。除了使用理论控制线的其他条件点,均需要现场测量。
2.2 建筑物定位内业处理.我们选择AutoCAD制图软件来进行建筑物的定位工作。使用AutoCAD来进行建筑红线放线工作的内业处理的优势归结为以下几点:
A、强大的图形绘制功能。①精确快速的获得建筑轮廓。由于建筑施工图绝大多数使用AutoCAD设计,因此,可以直接打开建筑施工图电子图跟踪提取建筑轮廓,获得精确的建筑尺寸和建筑细节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同一座建筑不同层数不同轮廓的平面叠加。在没有建筑施工图电子图的情况下,也可以依据建筑施工纸图使用AutoCAD本身强大的绘图功能绘制建筑轮廓。② 根据坐标展绘图形。
B、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很多其他格式的文件均可转换为基本的CAD格式。不同CAD文件的数据可以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或者通过做块,插入块等形式加以利用。可以在新的文件中准确无误的添加坐标系内的地形、规划控制线,也可以添加非坐标系内的,从别的文件中提取图形数据,如:建筑轮廓。 C、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在AutoCAD环境下可以方便快捷的对图形进行移动、复制、旋转、阵列、拉伸、延长、修剪、缩放等。通过对建筑图形的编辑,使建筑尽可能的满足建筑红线图中的指标要求。 D、通过几何计算获得精确坐标及图形信息,可视性好,免去了繁琐的数学公式计算,消除了因人工计算产生错误及误差的可能性。
2.3 建筑物定位的步骤 .①新建一CAD 文件,模拟坐标系以“米”为单位;调入建筑红线图中要求的各相关规划控制线、用地红线。在没有电子资料的情况下,应按照纸质规划图件图解坐标,展绘于 CAD 模拟坐标系下。另存为“某项目放线.dwg”。②在建筑施工图电子图中,提取建筑外轮廓。若不同层(ig
括地下室)的外轮廓有不一样的,应按建施图设计的轴线关系平面叠加。若地下室上部含有多座建筑,经柱网轴线叠加后,地面各座建筑及地下室建筑的相对位置关系应按建施设计关系固定,在定位时,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不可单独移动位置。为了建筑美观,不少建筑除结构性外围墙体及柱子外,还附加各种形式的装饰墙及装饰柱,在提取建筑轮廓时,应加以区别。退距及建筑间距应算至结构性墙体及柱子,装饰性墙体及包柱不参与退距计算,但应体现在略图中,供规划管理部门参考。③在建施图电子图中提取的建筑外轮廓以“毫米” 为单位,且不在坐标系内。为保证单位统一,以命令“scale”按“0.001”的比例因子,换算为以“米”为单位后做成块,以任意点插入①中新建的 dwg文件内。无建施图电子图文件,则按建施纸图以米为单位直接绘制建筑外轮廓于① 中新建的dwg文件内。④参照建筑红线图或总平面图意图,确定建筑轴线方位。通常拟建建筑或与道路规划红线平行,或与规划界线平行,或与某地物平行,或为正南北方向。⑤按照建筑红线图或总平面图,平移拟建建筑以满足拟建建筑与各条件点退距。 若拟建建筑不能满足全部退距时,应优先满足建筑红线图或总平面图中相对紧张的退距。若各退距均为规划控制的最小指标,则优先保证拟建建筑与各规划控制线退距及最小消防通道退距。其余不满足建筑红线图或总平面图的退距,或建筑与各规划控制线退距及建筑间距过小或所留通道过小,而建筑红线图或总平面图上又无特别要求时,可以红色标注醒目表示,供建设单位或规划管理部门核查。 3、建筑特征点放样
3.1 提取坐标为了实现提取坐标自动化,以及便于与测量仪器的数据传输,可以使用AutoCAD 内嵌的AutoLisp编程语言。编程要求如下:
①将放样点位以合适的小圆圈标记,并在点位旁边标记相应字高的点号,标记的小圆圈和点号放在“点号”层,并使用模板中指定的颜色。
②将选取的放样点位横坐标Y和纵坐标x以线条引出,标注于选取点位附近,标记的线条及坐标文字放在“坐标”层,并使用模板中指定的颜色。
③为配合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需要将所有选取的点位以“点号横坐标Y纵坐标x”的格式形成一个坐标文件。坐标文件名为“(图形文件名)一坐标”,并与图形文件存于同一个目录下,方便查询和管理。 3.2 坐标放样
3.2.1 控制测量建筑红线放测量起算控制点应为城市工级导线以上等级的平面控制点。利用支导线引测控制点时,应加测后视方向或与后视点距离进行校核,支导线发展次数不得大于三次。对于某些支导线发展三次仍无法测定的复杂工程,应采用导线测量。角度测量采用盘左、盘右单测回观测,距离测量采用往返观测或单程双测回观测。
也可以采用基于基于CORS系统的网络RTK布设测区专用平面控制点。CORS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CORS系统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网络。CORS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RTK测量作业方式,其主要优势体现在:1)缩短了初始化时间、扩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围;2)采用连续运行基站,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3)拥有完善的数据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增强差分作业的可靠性;4)用户不需架设参考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减少了费用;5)提供远程INTERNET服务,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我们在选择点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点位四周应视野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高度角应小于15。;②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微波通道等),其距离不小于200 m;远离高压电线,距离不小于50m;③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专用平面控制点相邻点间距≥100m,点位中误差为 5cm,边长相对中误差≤ 1/4000。观测时,卫星数量不少于5个,PDOP值<6,至少观测2测回。为保证RTK成果的可靠性,应进行至少2次初始化观测检核观测值,同时在测区内布设不少于3个或不少于2对相互通视平面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打边检查。 3.2.2 全站仪坐标放样将内业计算生成的txt坐标文件通过数据传输线和全站仪数据传输软件经格式转换传输到全站仪,全站仪将自动计算出放样点的方位角和该点到测站点的距离。全站仪极坐标放放样的外业步骤:
①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输入测站点、后视点的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同时通过已知数据检核测量数据。
②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根据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1的差值△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知道差值△D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打木桩。
③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和气泡,重复步骤② ,直到△D为0,表明棱镜所在位置为放样的点的实际位置。测量放样点位的坐标,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无误后,在木桩上加以标记。
④重复上述步骤,放出该测站点上所有的待放点;⑤重新设站,直至放完所有待放点;⑥全部点放样完毕,应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校核差值应不大于5cm。 为保证放样点位精度可采取的措施:
①在一个测区内应选择适当数量的针状建筑物目标用交会法测定出坐标作为后视方向点;②进行测站定向时,应选择与本站通视最远的控制点作为定向点;③保证测点的视线长度不能大于定向边的长度;④ 目标棱镜尽量垂直视线,棱镜中心与测点连线应尽量与视线垂直或重合;⑤前后视操作人员认真操作,严格要求自己,以减少人为的误差因素。 4、成果归档与提交
编写规划建筑红线放线报告时,应注明建设单位全称,基建工地地址。建筑的退距一般按照建筑物东、西、南、北四方向关系以及建筑物内部相互关系顺序填写。规划建筑红线图上所标注的所有退距指标均应在报告上注明,不得遗漏。对无法满足规划要求之处应特别注明。报告填写时应主次分明,用词简洁明了,不得摸棱两可。在放线详图中应注明各座所放线建筑的楼号、层数、单体尺寸及四边退距,应注明各条规划线的属性,与规划要求不符处用红色标注表示。背景图应使用 1:500现状地形图。备档数据应包含放线详图(DWG)、放线报告(D()C)、外业手簿(rid)、计算成果表(cor)。 5、结束语
本文从规划的角度来探讨建筑放样的实施的方法,所放样的建筑方位更符合规划以及总平设计的要求。放样结果提供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使用,使其可以在进行规划验线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在内业数据处理时,使用AutoCAD制图软件,并配合其内嵌的AutoLisp编制插件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在外业实施过程中,从使用的测量仪器出发,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及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成果的精度。由于作者在经验和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局限,文中难免存在粗浅错漏之处,诚恳的希望得到前辈及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CJ 8—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S].
[2]cj/T73-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S].
[3]东方人华,邵谦谦.AutoCAD2004中文版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