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诗歌赏析

2023-03-14 14:4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登飞来峰》诗歌赏析》,欢迎阅读!
飞来峰,赏析,诗歌
《登飞来峰》诗歌赏析

《登飞来峰》诗篇赏析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本是咏物抒怀之句,却也包含着名不虚传的道理。

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人类社会这座顶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 不光是全部陈旧的陈规陋习,就连那些闲言碎语都可能成为遮挡咱们视界、阻碍咱们认清方向的“浮云〞。自然界的浮云有散失之时,可人类社会这座顶峰上的阴霾却不会轻易地被驱净。 原文如下: 《登飞来峰》

王安石〔朝代: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宗旨

表达了不畏艰险、自傲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即浙江绍兴郊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描述挺拔。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 :由于。 6〕眼:视界。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1 / 3




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能够望见太阳升起。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挺拔入云的塔,传闻鸡鸣时分能够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界,只由于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胸襟广阔。 赏析

这首诗的榜首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大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奇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光芒现象,表达了诗人生气勃勃、胸襟革新宏愿、对出路充满信心,成为全诗爱情颜色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接受前两句写景谈论抒情,使诗篇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名不虚传的道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担忧,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登高望远,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名不虚传的道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全局和久远。 在写作方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形。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全国鸡皆随之。〞以此验之,那么“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只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衬托之笔,亦不行不屑一顾,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那么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方奸邪小人,《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其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果大工作,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今后推广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提高诗境,有登高望远的气魄。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假设就情境说,语序应是“由于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化。这虽是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yN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