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议论文材料逻辑分析方法探寻》,欢迎阅读!

议论文材料逻辑分析方法探寻
摘 要: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写作没有章法,论证过程没有层次,说理缺乏逻辑,这是不争的事实。语文教师对此也往往束手无策,认为写作在于天赋,于是放任自流,使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难以提升。议论文写作指导贵在有法可循,用模式将逻辑思维的方法程式化,让学生在作文入格阶段有规矩可循,有模式可操作。将材料逻辑分析归纳为五种方法,分别从概念诠释、适用范围、逻辑步骤、优文示例等方面加以详尽阐释。
关键词:议论文;逻辑步骤;方法规矩;模式操作
在语文考试中,学生最常见的文体是议论文,但要写出一篇好的议论文并不容易,究其根本,难在思维。议论文是讲理的,讲理就要一步步、一层层抽丝剥茧地阐述,而这种清晰的理性思维,恰恰是学生最欠缺的。所以在备考中,议论文思维的训练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了。而思维训练又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方法。王鼎钧在《讲理》中说:“我觉得写论说文和学习数学有某种相通之处,可以设下定理程式,一步一步推进,由简及繁,由浅入深。论说的理性大于感性,便于技术化,初学写作,从技术化中得到的帮助快,从笼统欣赏中得到的帮助慢。”
无独有偶,浙江省特级教师任富强在《议论文写作新策略》中也写道:“我相信,议论文写作教学只要引导得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会得到较好的发展。我相信,尽量从思考问题的思路、分析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建立思考分析的模型,学生一定能够达到我们要求的写作目标,甚至超越我们的预期。”
近几年的考试中,材料作文居多,许多学生因为缺乏逻辑分析材料的思维方法,不能充分分析材料,充分发掘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离题悲剧或陷入言之无序、不知所云的表述尴尬之境,最终与作文高分擦肩而过。笔者在做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课题《高中作文讲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的研究过程中,对如何在讲评中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研究成果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给考生推荐几种行之有效的材料逻辑分析的方法。 一、概念界定法 (一)适用范围
材料中包含造成事理矛盾的显性或隐性的、与惯常理解有区别的或是内涵复杂的关键信息(可以是材料中的关键词,也可以是通过理解得出的关键短语)。 (二)三种界定法 1.内涵界定法
(1)概念诠释:从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在材料分析中抓住产生矛盾或解决矛盾的概念,用界定概念内涵的方法去分析材料问题产生的原因。
(2)逻辑句式:不是……不是……而是……而是……;是……是……
(3)优文示例:
究其本源,是他们对有用与无用的理解不同罢了。
为何世人会认为顾颉刚所从事的研究没有用处?而顾颉刚又为何对这样无用的事情孜孜以求?
世人之有用,是基于个人的功利得失的判断,而顾颉刚行为的无用并非没有价值,而是一种基于个体责任,不计较现实名利的处世态度,更是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为社会文明进步而献身的担当。这样的学术研究赢得刘半农的赞誉也在情理之中。 2.外延界定法
(1)概念诠释:从概念的外延进行界定,在材料分析中抓住产生矛盾或解决矛盾的概念,用界定概念外延的方法分析材料问题产生的原因。
(2)逻辑格式:是某人的某一特征,是某人的某一品质等等。 (3)优文示例:
那幺,何为慎独呢?
慎独是杨震面临重金贿礼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气度;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信念;更是季羡林面对国宝称号时坚决婉拒的清高。
这样的慎独才是真正的表里如一,不自欺。 3.综合运用法
(1)概念诠释:结合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在材料分析中抓住产生矛盾或解决矛盾的概念,通过界定概念内涵与外延去分析材料问题产生的原因。
(2)逻辑格式:不是谁的……也不是谁的……而是……而 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b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