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返璞归真,让吟诵回归语文课堂》,欢迎阅读!

返璞归真 ,让吟诵回归语文课堂
摘要:吟诵是一种读书的方法,带有浓厚的古典文化特色,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吟诵的教学方法,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返璞归真”不仅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包括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内涵,从而增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吟诵教学方法的含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吟诵的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案参考。
关键词:吟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引言:对于初中的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创设情境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古诗词,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让学生通过体会意境来感知古诗词的精神内涵。为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教师应结合吟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示范,从“赏读”到“听读”,再到“诵读”,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而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对古诗词形成亲切感,在之后的学习中准确的把握古诗词的内涵与美感特征。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吟诵的含义
所谓“吟诵”,从其字面含义中理解,可以将“吟”作为“吟咏”,具体来说就是“有节奏的朗诵”。吟诵在我国的文化史中具有长远的发展,这一传统在古往今来的教育事业中一直备受重视,但在现代教育中,由于教育的目标发生转变,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传统的诗歌教学也不适合开展教学工作,所以适当的引入吟诵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教师要把握其中的分寸和尺度。吟诵是汉文化中人们认可的一种朗读方式,从先秦散文开始、直到汉乐府、宋词、元曲,都可以从朗读中体会古诗文作品的“情调”,这就是吟诵方法的出现成因。然而在现代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吟诵方法却在逐渐流失,为发挥吟诵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有计划的将吟诵引入课堂中,为古文学教学增添色彩。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吟诵的教学方法
[1]
(一)选择吟诵素材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吟诵兴趣的培养,兴趣可以为学生带来长久的动力。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学习过的一些古诗词入手,学生对这些知识已经非常熟悉,在尝试吟诵时也能更加容易。如教师先以学生所学的《登幽州台歌》为例,让学生尝试对这首诗进行吟诵。学生感受着作者陈子昂的郁郁不得志,模仿着诗文中的情感状态,在吟诵到“念天地之悠悠”时,重点将“悠悠”的惆怅表现出来。在诗歌中,不同的韵脚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方向,如“ou”、“iu”又被称为“由求辙”,所表达的情感多数以“忧愁、慨叹、感慨”为主,所以在吟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韵脚的语气变化来体现情感。教师在选择吟诵素材时,可以选择情感色彩鲜明、情感基调明确的古诗词,易于学生掌握其吟诵的状态。
(二)深入理解文本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语文学科中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和背诵,对于学生而言,长期处于学习压力之下,自身对学习的热情正在逐步褪去,所以教师应用吟诵的方法,可以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对吟诵这一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如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分析上下片的情感内容,上片主要描写战争、军营的生活,下片则注重情感的抒发,如下片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和“可怜白发生”,在“可怜白发生”一句中,吟诵的语气应是慨叹和惆怅的。词中的“挑灯”、“看剑”、“吹角”、“连营”都是诗人选用的意象,描绘着军旅的生活情境,在吟诵时应用舒缓的语气体现出诗人在回忆以往的生活。本词表达着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但由于青春不在,诗人对失地未复的慨叹,都是本词的情感基调更加明确。那么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对本首词的情感内容理解更加充分,在吟诵时也能注重情感的表达。
(三)注重平仄押韵
平仄押韵是吟诵诗词的必要条件,开展语文吟诵教学活动,教师就要注重对诗词平仄押韵的吟诵指导。长期以来,我国古诗词的教学都是千篇一律的,学生
[2]
在朗读时往往也只要求吐字清晰、带有感情,而并未对朗诵的细节作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也并不重视这些细节,但在吟诵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平仄和押韵具备基本的了解,才能使吟诵和朗读有所差别,而吟诵更具有美感和欣赏性。如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吟诵中,则可以作为七言律诗的代表,两字一短停、四字一长停,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四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在停顿的过程中投入情感,制造吟诵的节奏,而每一联中的上半句都要先“仄”,下半句后“平”,在一平一仄中完成语气和情感的转换,可以增强吟诵的效果。除此之外,反复练习也是提升吟诵水平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朗诵的机会,再结合技巧上的点拨,循序渐进的增强学生的吟诵能力。
结束语:吟诵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适合应用于汉语言、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在应用吟诵方法时,可以注重对情境的营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吟诵氛围,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语感素养,加强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同时,吟诵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实践活动,可以在学生的学习之余,为学生缓解知识学习的压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纪秋香. 吟诵诗文 弘扬传统[J]. 民主,2011(01):28-29.
[2]伍碧波. 让吟诵走进语文课堂[J]. 文学教育(下),2016(08):88-8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V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