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学论文

2022-10-07 16:57: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茶艺学论文》,欢迎阅读!
茶艺,论文
《茶艺学》

中国的茶具与茶道

通过吴老师生动地讲解和精彩的影视教学,我对茶具有了新的认识、体会、领悟。对茶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的茶具。

中国茶具是中国茶文化陶瓷文化与器具文化相结合的宝贵精品,在华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茶具随着中国茶向世界大量传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历史上,中国茶具生生不息,几经创伤,几度辉煌;现实中,中国茶具不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饮茶的器皿,而且还是装饰家居的工艺品和欣赏把玩的收藏品。

中国茶具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其它饮食用具一样,都是经过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用的发展过程。茶具是一种生活实用器皿,从产生至今,一直也没有摆脱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这两方面的属性。它在为人们提供物质享受的同时,又在社会历史与现实发展中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从而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具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四字,及至晋代,士大夫们嗜酒饮茶崇尚清淡,促进了民间饮茶风气的兴起。到了唐代朝野上下无不饮茶。茶还在佛、道宗教的影响下,成为款待客宾和祭祀神佛、祖先、亡灵的必备品。茶具成为了与饮茶风气必不可分的一个组成部分,茶具的直接视觉感受成为品茶饮茶的的先导。茶圣陆羽在总结前人用茶、煮茶、制茶、饮茶的方法基础上,写出了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茶叶专著――《茶经》,其中就专门讲到了茶具。《茶经》中把采茶,制茶的工具称为“具”,把煮茶、饮茶的工具称为器,这和我们现在的称呼不一样。现在所说的茶具是指煎煮、品饮茶的各式器皿。

茶具是非常讲究的。品茶不仅是生理上需要饮水解渴,而且成为一种文化为全民族所共有,汉族、蒙族、藏族、维族以及西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在语言、文字、习俗方面不管有多少差异,但在饮茶、品茶、使用讲究的茶具上是一致的。茶和茶具是珠联璧合的文化载体。范仲淹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素涛起”,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苏东坡的“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等等,都是借茶具之美烘托佳茗之精。如果茶叶上乘,茶具粗俗不堪,品饮时就会大煞风景,情趣大减,所以古人诙谐的比喻说“茶瓶用瓦,如乘跛马”。

纵观历史,在大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文化的各个领域,不同的时期,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特征。仅就茶文化而言,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多个方面组成的。中国的茶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世界各国的茶具也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茶具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大的产业,一些大商场的精品柜,茶具的标价不菲,散落在各个大街小巷经营收藏品的小商小贩们,都持有各种不同形状,



1/2


《茶艺学》

地的茶具在那里兜售。一些正规的旅游景点,高级场所也在经营茶具。

至于茶道,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只是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

在中国,“道”是一种很严肃的东西,而不是这些生活的枝叶。反观日本,它从中国拿过去的一些皮毛就堂而皇之地称之为“道”!中日茶文化的根源都在中国,而其发展之路却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这其中是有其必然因素的。

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茶文化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理论基础的宗师是大哲学家。

2.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

3.中国茶文化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哲学论,并得益于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推动。

4.中国茶文化美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从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

5.中国茶文化美学从哲学的高度,广泛深刻的影响着茶人,特别是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中国文化这朵奇葩。在中国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总之,传承弘扬茶文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每个人都应为之出力。

参考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39397.htm

2/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Ew.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