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的形成与控制初探

2024-01-30 01:3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谣言的形成与控制初探》,欢迎阅读!
初探,谣言,形成,控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谣言的形成与控制初探

作者:袁

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2

谣言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其对社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2009211日湖南省衡阳市的地震谣言再一次引发我们的深思。同时如何有效控制谣言的扩散,已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事例:2009 211日下午,湖南衡阳等地许多居民感到地面震动、玻璃震动。傍晚,许多当地网友反映在天空看到怪异光圈。成千上万人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收到可能有地震的传言。当晚,数十万人露宿街头。当地政府紧急辟谣,安定民心。后来衡阳地震办负责人澄清,光圈是衡阳空军训练演习时产生的尾气,不是地震先兆。

一、谣言的定义

关于谣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韦伯斯特英文大字典》对谣言的解释是: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沙莲香认为谣言是一种来路不明的、传无根据的言论。伍柳氏认为所谓谣言,就是造谣者根据特定的动机和目的,散布并因此在社会上得以连锁性传播的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甚至是故意、恶意捏造的社会政治信息,它是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尤其是政治性事件的一种不确切甚至完全虚假信息的捏造和传播。周文蓉认为谣言,英文名rumorgossip,是一种缺乏真实依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笔者认为,谣言其实就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关注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阐述或诠释。

二、谣言的特点

根据上面谣言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谣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要性:重要性是指谣言的内容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关系到自己生活的事件。人对自己的生存环境非常关心,所以才会积极主动去了解和传播与之有关的信息。如事例中衡阳的地震谣言。如果不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人们留下其超强毁灭性的印象,人们或许不会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信。正是人们看到地震的危害,知道地震可能对自己的生存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人们才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模糊性:模糊性指谣言的内容并没有十分明确的事实根据,但是其在一定情况之下又似乎合乎逻辑,因此才会得到一部分大众的认同。事例中关于地震的消息并没有得到相关权威部门的证实,居民仅仅根据震动感,天空怪异光圈,就相信地震谣言。

3、传播快:谣言因为其重要性和模糊性容易被人们接受,并且传播,其传播速度是难以想象的。事例中,成千上万人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收到了可能有地震的传言,数十万人露宿街头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谣言的形成原因

(一)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

谣言的产生和公众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的变化构成谣言的动因。当社会发生重大的社会事件(如天灾、人祸、战争、严重疫情等突发的社会事件),对社会整体和群众个体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一时失去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上无法安宁,社会压力增大。人们往往缺少应付突发重大事件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经验,在保证自身安全和利益的本能驱动下,人们会努力去了解事件的起因、真相、趋势和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少数人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就会得到一定多数人的认同,谣言也就产生,并且在群众中迅速传播。如果不是汶川地震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衡阳等地的地震谣言或许不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二)信息沟通渠道发生障碍

信息沟通渠道发生障碍时,信息不能及时为人所知。在不能获得足够的确切信息的情况之下,人们的心理就会产生不安和心理压力,于是寻求新的信息的补偿,此时也容易产生谣言。如前几年闹得人心惶惶的非典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由于得不到确切的信息,人们相互传播小道消息,使得人们更加恐慌。 (三)通信技术的发展

虽说通信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谣言带来了快捷的传播方式。电话、短信加快了谣言的传播,互联网更是造就了谣言传播的自由。由于互联网信息播比较自由,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这就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方便。事例之中,地震的谣言就是从贴吧里传出来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谣言的控制

(一)畅通信息渠道

长期以来,谣言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流通不畅,人们得到的信息不够充分。我们必须使信息流通渠道畅通,尤其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或者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的报道,一定要及时、准确,力求客观公正,大程度公开信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人们只要了解到充分准确的信息,谣言就失去了其生成空间。 (二)加强群众教育

俗话说谣言源于恐慌,止于智者。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正面进行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使得人们在政治上、心理上构筑一道识别、抵御谣言的坚固防线。就是从传播路径上,切断谣言的继续传播。 (三)权威及时辟谣

谣言一旦出现,政府等权威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出面辟谣。现代社会,人们相信的还是权威,可以说权威止于权威。事例中,如果各地政府及时出面辟谣,情况或许不是这个样子了。

参考文献:

[1] 沙莲香.社会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周文蓉.试析谣言产生、传播与对策[J].黑龙江志史,200816.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理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1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