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帝内经》养生法则对现代养生保健的指导意义

2022-12-29 10:5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黄帝内经》养生法则对现代养生保健的指导意义》,欢迎阅读!
黄帝内经,养生保健,浅析,法则,养生
浅析《黄帝内经》养生法则对现代养生保健的指导意义

摘要:《素问 上古天真论》记载: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里提到的五个方面,正是养生保健的基本法则,本文正是探讨《黄帝内经》养生法则对现代健康养生保健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内经;现代健康养生保健;指导意义

引言: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注重养生保健,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了关于养生保健的原则,而这更是祖先留给后世的一块瑰宝。懂得养生的人饮食上既控制食量又控制具体饮食时间,生物钟很规律,可以适度工作并做到劳逸结合。因此身体健壮,精神愉悦。 1 何谓法于阴阳?

,效法、遵守的意思;阴阳,指阴阳变化规律。由于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即阴阳是自然界的规律和法则,因此日夜的更替、月亮的阴晴圆缺、季节与节气的交替循环往复、甲子运气的转变等,这些都属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我们一定要遵循和效法才可以。凡事必求于本,养生本于阴阳,所以现代人要想达到健康养生保健的目的,也就必须遵循阴阳之道。在四时饮茶方向就深有体现,春季摄生注重涵养发之气,喝茶宜喝花茶,茉莉香片等;夏季摄生注重涵养发展之气,喝茶宜喝龙井、碧螺春等绿茶;秋季养生注重涵养收敛之气,饮茶宜喝铁观音即乌龙茶;冬季养生注重涵养闭藏之气,喝茶宜喝红茶等发酵类型的茶。 2 何谓和于术数?

术数,指养生保健的方法和原则,和于术数指遵循中医药养生理论进行合理养生,达到健康养生保健目的。俗话说得好,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是体现了这一道理。又如药物养生:药物分为内服药物和外敷药物。口服药物理当按照盈亏使平的原则来使用,虚证应补,药品如党参补气,驴皮胶、熟地补血,玄参补阴,鹿茸补阳;实证应当泻下,药品如川军通粪便、三七化血瘀等。养生跟良好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俗话说,早上要吃硬,晚上要喝稀,早起晒太阳,晚上泡泡脚”“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这些都是人们广为流传的养生顺口溜。人与自然是一个大的整体,人就应该顺应大自然的四季变化,进行合理的安排合理作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这就意味着人们该起床了,冬季白天变短,黑夜变长,人就应该顺应冬藏的原则,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并将作息习惯调整为早睡晚起,至少比其他季节要早睡一到两个小时。养生要从日常做起,保持良好的心态,遇事不急不躁。安排参加体育活动,或者你健身房都可以。饮食中多注意食物的搭配,以清淡为主,日常生活中,多吃瓜果蔬菜,加强体育炼,增强体质。

3 如何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节,有节制、节度的意思。首先是食饮有节制,即饮食要定量。切不可暴饮暴食,由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可见,尤其要注意不可吃的过饱,这样做的话,近则可维持运化功能健康,增强对获取食品的消化、接收能力;远则无营养缺乏或过剩之忧。其次是食饮有节律,即饮食定时。本国人民传统的饮食风尚是一日早、中、晚三餐,并且要按照一定的时辰有条理地吃饭。一开始刻意培养规律作息的


好习惯,俗话说的好:二十一天成就一个好习惯,慢慢地逐渐成为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养成习惯最重要的一点是自身要具备强大的自控力,仅仅有自控力还是不够的,因为自控力可能是阶段性的,过了这一段时间,可能自控力会变弱。这是时候就需要坚持不懈的意志力登场了。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需要坚持,就像健身一样,一段时间不练的话,原本大大肌肉群组就会萎缩。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对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更为重要。我至今记得一句话老天可能会辜负努力的人,但不会辜负一直努力的人这就话就是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4 何谓不妄作劳?

不妄作劳告诉人们要注意劳逸结合,再忙的时候,也抽点时间放松。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坚持午睡和早睡早起。作为一名学生,课间要注意休息和积极锻炼身体。学习时要全神贯注,放松时要好好放松。劳逸结合的关键在于平衡好工作和休息的时间,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学会规划时间,张弛有度、课间主动休息、要学会及时休息,经常处于精神放松状态、睡眠是保护眼睛、消除疲劳等。其实,劳逸结合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工作累了,可以听听歌放松一下,或者长时间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抬头眺望远方使眼睛放松一下,甚至在短暂的课间伸个懒腰,站起来走走,都不乏是一种不错的放松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中的语言言简意赅,但意义深刻,而《黄帝内经》养生法明确了养生原则,对现代养生保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晓宏.《黄帝内经》养生法则指导高级指挥院校学员保健探讨[J].西南国防医药20203003):249-250

[2]姜青松.论《黄帝内经》的健康观[J].医药文化20201502):26-30.

[3]王庆其.让中医经典在当下——从《黄帝内经》研究谈起[J].医学报,20203503):464-46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zJ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