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学反思

2023-03-15 23:4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杠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杠杆,反思,教学
《杠杆》教学反思

三十五中 陈钢



杠杆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力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杠杆等,学生接受本节内容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实际教学中却与课前的预想相差甚远。

开始授课通过实例引入,学生对杠杆的概念能够接受,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杠杆如撬杆、跷跷板等的分析,知道了动力、阻力同时存在于杠杆,杠杆是受力物体,动力、阻力的作用效果相反,这可以从阻力、动力的概念上加以区别和理解。但在力臂的教学中,对力臂的理解由于部分学生的数学较差,理解的不够到位,不能正确做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突破难点存在了障碍,虽然通过对多个杠杆力臂的判定及练习,数学生都能准确做出力臂,突破了难点,但是如果在授课之前首先对“点到线”的距离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对画力臂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的,从而会节约时间,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在讲解杠杆分类后,我列举了多个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并进行分类。如省力杠杆有:瓶启子、羊角锤、手推车、抽水机手柄、撬杆、钢丝钳等;费力杠杆如:天平等,都分别用简图的形式画在板面上,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如何来判断属于哪类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等结论,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及实物的演示总结出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优缺点,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同时也为后面功的原理的学习打下伏笔。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及对数据分析得到规律,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难。我在学生实验后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杠杆平衡后在两侧的钩码上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力,使钩码向支点或远离支点移动相同距离,杠杆能否平衡?若不平衡向哪端倾斜?从中找规律,进而得到了这一类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做到解一题,会多题。

总之,杠杆这节课教学中给我很大启发,课前的一些想当然的想法,有时在实际授课中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学中教者认真备课,在上课中及时处理课堂上发生的问题,使每一节课都力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iY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