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机关公文写作技巧指导》,欢迎阅读!
机关公文写作技巧指导
写材料,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提炼与概括。凝聚心血的提炼与概括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方便读者理解,起到“四两拨千斤”和“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可以让一份准备扔到废纸篓里的材料变废为宝,可以使文章提高一个档次。从这个意义上讲,精于提炼与概括,是机关干部必备的基本功。那么什么是好的提炼与概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一、眼力要入木三分,使提炼与概括更深刻更透彻
怎样在看似无用的材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真正做到入木三分?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小中见大,靠得是用透视的眼光看出本质和内核。美国西点军校素以管理严格而著称。好多人猜测西点军校的管理制度一定很复杂。其实,西点军校一直恪守的荣誉制度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决不偷窃、欺骗,也决不容忍上述行为发生。”从表面上看这个制度只规定了偷窃和欺骗这两个很具体的行为,实际上它对学员方方面面的行为都有所约束。比如,不请假外出属于欺骗行为,犯了错误不主动汇报属于欺骗行为,考试作弊属于偷窃行为,发现别人考试作弊或不假外出而不制止、不汇报,属于容忍欺骗和偷窃行为,等等,可以说学员的一切行为都可以从是否偷窃、是否欺骗上加以判断。因而,看似很简单却从本质上规定得很具体。从这个荣誉制度就可以看出,由小能不能见大,关键在于这个“小”是不是小到了根子上、扎到了本质上。二是平中见奇,靠得是用独特的视角看出要害和关键。作家贾平凹曾说:“知青在农村吃了一点苦,却写出了那么多东西,而农民在农村吃了一辈子苦,却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这里面既有文化差异的问题,更有视角不同的因素。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路能够引导我们大胆想象,从立体、多维的角度进行探索,形成新的写作思路。三是由近知远,靠得是用宏观的视野看出规律和
趋势。由近知远,从理论上讲靠得是正确推理,而推理的依据是已有的定律或者规律。掌握了定律、抓住了规律,就可以推演出正确的结论。写材料也是如此,站在工作全局上把握规律,从时间推移的全过程中看趋势,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和结论。 二、思考要展开联想,使提炼与概括更全面更系统 三、文字要善用技巧,使提炼与概括更生动更引人
诗人贾岛关于“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的斟酌,不仅让自己留下了千古名句,也成了后人治文严谨、精于推敲的典范。写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文字上的推敲和打磨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在实际的运用中可以把握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谐音。比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词表达出完全不同的两层意思,让人过目不忘。此外,“要想有地位,先得有作为”,选人才“既要看文凭,更要看水平”,下基层“既要身入还要深入”,思想教育既要善于说“理”,又要敢于言“利”等等,都是巧用谐音的产物。二是利用形象。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在概括改革初期的社会情绪时,曾讲过这样一句话,就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通过一个人吃饭的动作,很形象地把当时经济改革使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老百姓仍有许多不满的状况概括了出来。三是利用关联。这里有用同字关联的,比如,“过年过节看嫂子,家属来队看孩子,干部结婚送票子,热点问题点步子,要想办事铺路子”,是用一个“子”字做关联,把基层庸俗人际关系的几种现象归纳提炼出来; 也有用事物关联的,比如,“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就是用抓基层这项工作把领导机关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归纳到一起的等等。四是利用对仗。比如,前两年部队流传一副对联:上压下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瞒上层层掺水“水”到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d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