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 Beauty 水天同、何新和王佐良翻译风格的比较

2022-12-31 21:4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Of Beauty 水天同、何新和王佐良翻译风格的比较》,欢迎阅读!
天同,新和,王佐,风格,翻译
Of Beauty

——水天同、何新、王佐良翻译风格比较

Of Beauty是培根之作Essays中非常有名的一篇散文。该文语言简洁精辟,字里行间充满了睿智。培根以饱满的语言阐述了对“美”独到的见解,将美比作宝石,认为优雅之美更胜于形态之美,呼吁我们将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真正是作者洞察秋毫的经验之谈啊!这篇文章虽属古英语范畴,但我们仍能体味到其语言之优美,措辞之精妙。其文之脍炙人口让国内外译者争相翻译,诠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本文将对我国知名译者水天同、何新、王佐良的译本进行具体考察,对比分析三人的翻译风格

作者培根简介

我认为,真正要读透一篇文章,必须得先了解其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所处社会大环境。研究Of Beauty也免不了如此。

其作者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近代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人物之一,被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历史上的所谓伟大人物,其实就是开创或建树了一种新传统的人物。伟大的政治家革新了人类的社会制度而伟大的思想家则革新了人类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模式。培根正是这样一位人物。②培根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贡献也颇多,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就是由他提出的,同时他还创立了科学归纳法,鼓励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和改造自然,对整个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自己也被誉为“法律之舌”“科学之光”

他也是位优秀的文学家,著有《新工具》《学术的进步》《论说随文集》等,特别是《论说随文集》,从各个角度论述人生问题,语言精妙,富有哲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英国大诗人雪莱曾赞誉道: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又庄严的节奏,这满足我们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满足我们的智力那样;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的心一齐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

培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不得志的政治家。他出生于伦敦一个高级官员的家庭,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掌玺大臣。少年培根英姿天纵,十二岁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离开大学后,他开始修习法学,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律师或法官。期间培根经历了丧父之痛,而且由于长子继承法,他没有得到任何财产,一下子沦为了穷人,负债累累。但他还是坚持自修完法学获得律师资格,并成为一名国会议员。可惜的是,由于曾激烈批评过女王的政策,他在伊丽莎白时代始终受到了冷落。直到詹姆斯一世上台,他才一路官运亨通,担任过法务部长、掌玺大臣等,并被授予爵位。1618年,培根因一起巨大的经济案件获罪,出狱后从此远离官场,闭门著书。他在文学上的建树与他的经历密不可分,收录在在《论说随文集》中的《论帝王》《论强国之道》《论贵族》《论改革》《论叛乱》等就是培根站在政治家的立场上,向君王介绍的统治经验和权术。

翻译风格的介绍

“翻译风格,又称‘译文风格(有时亦指‘译者风格,是指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具体体现为译者选择题材的口味、所遵循的翻译标准、采用的翻译方法以及译文语言的表现手法等特点。”③

1919年白话文运动兴起,1942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白话文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影响,


也被当时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但是,“白话文运动至二十年代是初生期,语言新鲜,但并不成熟,也不规范”④,文章中仍留有文言文迹象。水天同正好生于那个年代,受到白话文运动影响颇深,因此他的“译文以白话文为主,然间亦用文言者”,其缺点是“典雅而不轻灵,朴拙而失思辩”

何新,当代中国著名学者,他只上了三个月的大学,通过自学成为高级人才,他的翻译多为意译,语言简单明了,对传播经典文学功不可没,其缺点是平易但失隽永、浅易却失典雅、明理有失思辩,有读者称何新的译本平淡如白水,不过这是见仁见智了。

而王佐良的译文是我见过评价最高的,被誉为“是汉语辞藻与英国随笔绝妙的组合,‘思辩、隽永、睿智、明理’为一身的哲理性随笔“足以让培根也为之称快”。他总体的翻译风格是“忠实达意,巧妙灵活”“忠实达意”即其主张的“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⑤,“巧妙灵活”即因作者而异,因作品而异,因接受者而异。

举例说明

乍看之下,水天同、何新和王佐良对题目的翻译就不尽相同:水译“说美”,何译“论美”王译“谈美”但再细究,发现三种译法其实大同小异,侧重点都在“美”上,“说”“论”“谈”基本为同一个意思,没有什么可深究。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正文,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就只选取了两句加以评析,纯属个人拙见,还望老师加以批评指正。

1Virtue is like a rich stone, best plain set; and surely virtue is best in a body that is comely, though not of delicate features; and that hath rather dignity of presence than beauty of aspect.

水天同译: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闲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何新译:美德好比宝石,在幽暗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显名贵。同样,一个人外貌虽不俊美然而举止端庄优雅,还是令人肃然起敬。

王佐良译: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秀,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

对于本文第一句句子,水天同与何新在翻译上就出现了分歧。best plain set”中的“set”一词,水译成“镶嵌”,何则认为是“衬托”,两人的角度不同,取“set”之意也不同,不过倒也无可厚非,各自有各自的道理,而王佐良则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读下来,我觉得水天同的译文美中不足之处在于:他过于讲究原文的格式,该补充的地方没有补上,读起来有点戛然而止的感觉,而且我对将“virtue”译为“才德”表示保留意见。在这句上王佐良的翻译将“化境”之说展示得淋漓尽致,既不像水天同一样按部就班,也有别有何新的“天马行空”他的遣词造句符合原文情景,词语选择根据该词在文中的作用,词语与意境相吻合,例如“气度恢宏”一词。



2)That is the best part of beauty, which a picture cannot express; no nor the first sight of the life. There is no excellent beauty that hath not some strangeness in the proportion.

水天同译: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没有一种至上之美是在规模中没有奇异之处的。

何新译:最高的美是画图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难于被直观,这是一种无法定义的奇妙之美。

王佐良译:美之极致,非图画所能表,乍见所能识。举凡最美之人,其部位比例,必有异于常人之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NV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