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

2022-09-01 06:46: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欢迎阅读!
文言文,难点,对策,初中,教学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

作者:朱晓兰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05

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做好文言文的教学指导工作,对于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文言文中记载的很多故事,以及其语言魅力都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师,我们要善于组织学生去学习、领悟、研究提升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优化文言文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难点 对策

文言文承载着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它是相对于今天的白话文而言的,其主要特征就是精练简洁、意味深长,一般会插入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并且很少使用标点符号。古代优秀的文言文一般寄托了作者的某些看法、思想和志向,具有一定道德规范和行为引导意义。这为有效渗透德育、落实新《课标》教育主张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其一,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学习兴趣调动难。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语言知识的探究氛围中,更通过自主思考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并且借此传授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如今,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似乎一看到文言文就产生抵触、害怕的情绪,他们感受不到任何的学习乐趣。 其二,古今异义的理解,常常会让学生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文言文,学生最为担心的就是被点名,要求翻译某段文言文的句子或者是段落,或者是让学生说一下某句话有哪些通假字以及詞类活用的案例,学生一旦被老师问到这些问题,常常是一个头两个大。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他们翻译不出来。

其三,学生非常惧怕文言文的背诵,他们无法理解作者在古文中写作的之、乎、者、……究竟表达了怎样的含义,因此枯燥地去背诵,记忆效果自然也就不高。 二、激发学生文言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质量的方法 1.结合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含义


文言文是汉语表达的一种形式,只不过这种汉语流行于我国的古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汉语也在进行着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变化之处,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根本,其变化之处多存在于一词多义、通假字认识、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等方面,但是如果教师直接开门见山一上来就给学生讲解这些知识,则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积极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语文教学生动、优美的一面,然后陈列出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真正含义。

比如,在教学指导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计算机软件flash制作一个关于渔人误入桃花源留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教学视频,辅之陶渊明的生平简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篇古文的含义。 2.整理文言文翻译要点,培养学生自主翻译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生翻译文言文,就不如引导学生去理解和解读,因为在学习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和主人,学生只有自己去尝试学习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以及通假字等,然后不断尝试,去积累,去感悟,才能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中,实现整体文言文翻译水平的提升

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整理出一部分以往学生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翻译要点。《小石潭记》就涉及很多翻译的要点,如名词用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这里的西,原本就是名词,但是此处用作了状语向西,同样的还有,下见小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等。再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有凄神寒骨,原意为凄凉,但是用在这里为使……凄凉,同样的还有”“等,教师在总结了部分知识点后,可以尝试由学生去完成接下来的总结和概括任务,或者是以同样的学习方法,完成其他文章的总结和概括工作,如此,学生积累的翻译要点就会越来越多,翻译能力自然也会越来越强。 3.挖掘文言文德育价值,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很多文言文都具备良好的德育价值,比如有的宣传保家卫国观念,有的表达中华传统孝道文化,有的表达对君主的忠心赤诚,有的宣传了逆境中如何面对挫折的品质,这些是良好的德教育内容,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品德健康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也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与融合,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通过周敦颐的《爱莲说》,精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可以将公正廉明、刚正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传递给学生。

教师可以组织文言文经典朗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个年级设置朗读活动的评委、评判标准,评判学生的朗读成绩时,力求公平公正。语文教师可以自己指定朗读的文稿,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文稿的主题应当紧紧贴合德育,比如,可以朗读《爱莲说》《岳阳楼记》


以及《马说》,用以赞美作者高洁的志向,让朗读者和聆听者在朗读活动中实现精神的洗礼和情感的升华,陶冶学生和教师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牛胜国《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探索》,《学周刊》2019年第33期。 [2] 宋克祥《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四个着力点》,《教书育人》2019年第32期。 [3] 关建《以写促读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周刊》2020年第1期。 [4] 张玉娟《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8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I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