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孝道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与激励

2022-11-02 22:52: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文 孝道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与激励》,欢迎阅读!
孝道,熏陶,激励,文化,论文


孝道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与激励



盘县普古中学 张元海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因学习成绩考差了,回到家被妈妈骂了一顿,就跑到河边跳河自杀,被一个饭店老板救起来带回家,把全身的衣物换了并煮了一碗面条给他吃,当面条递到孩子手中时,这位孩子感动得流下泪水,并跪在地上对着店老板说:“叔叔,你是我的大恩人,你是活菩萨,你是人间救世主,我要感谢你,我给你磕头了„„”店老板接过孩子手中的面条,对孩子说:“你这样说就不对了,这碗面条不能给你吃。孩子百思不得其解,眼睛直溜溜的盯着店老板,店老板说:“你妈妈非常痛苦的把你生下来,并把你养这么大,你都没有对她说一声谢谢,我才给你一碗面条,你就说我是你的恩人,还要给我下跪„„”。这位孩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吃了面条就精神抖擞的走了。

这个故事说明我们教学生做人,首先就要教他们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使我们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舐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意思是说,孝是天经地义之事,是百姓基本行为准则。人之行,莫大于孝,修身慎行,终于立身,这就是我们日常行为准则。“孝是家庭和谐的基础,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即孝就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道德品质的根本元素。有了这个根本元素,教化才能由此而产生。教化是什么?可以理解为是社会的文明进步,道德风尚的提高。教化当然也包括教育社会如何进步,道德如何提高,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我们经常说育人德为先老师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好人,然后授以知识、技能。孔子的教育方针就是:做人第一、学习第二。反观我们当前的教育理念,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是学习压倒一切。有句顺口溜,说的是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后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像这样的学生,即使学习再好,将来踏入社会,既谈不上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更谈不上热爱党、热爱国家了。做事者必先做人。

《啮指痛心》讲的是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古有成就者,“孝”字为大,我们来看看这个字,上面是字的头,下面是,体现了孩子应对父母的恭敬。古人还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几乎所有的祠堂都上书入孝出悌,门口还刻有《二十四孝》。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古代人们把看得很重,视为德。而在今日,的概念受到了弱化。究其原因,一方面与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弱化有关;另一方面,与经济环境也有关系。现在,许多人把钱看得很重,其它都无所谓。






讲奉献的少了,讲实际的多了。钱固然重要,生活中缺了钱就难以生存。但一味追求金钱,会导致人的质变,把人引入歧途,失去理性。

就是担忧家庭教育由于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庭把唯一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而过分溺爱,甚至有些孩子做错了事都不认错,更不懂得如何感恩,事情失败了就怨天尤人,推诿过失,不敢承担责任,尤其是现在90后的孩子,这也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长此下去,孩子成人之后,恐怕很难做到孝顺父母,感恩社会,回报国家。

孝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主要美德,为齐家治国之良箴,最感人的孝道就是人格。孝顺的孝字,加个文化的文,这个字就念教,不孝不教,比尔·盖茨说:人世间最不能等的莫过于孝敬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用心做事,用情做人。无论现在的我们怎样,将来的我们如何,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就是人格。

孝道文化历史长河中,为治理国家、稳定社会,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孝道教育要从学生抓起,应当使公民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习惯,使我们的下一代从小懂得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将孝道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家庭中,不仅要使大家懂得敬老、爱老、助老的重要性,更要身体力行地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精神舒适的家庭环境,在全社会树立敬老、养老、爱老、助老的良社会风尚。

在家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在学校才知道尊敬老师,社会上才会懂得学会爱一切可爱的事物和人。正因为有这样的伦理观念,才会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一番事业,才会让他们的人生之路在脚下延伸。离开了孝这个基础,人就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健全的人。

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孝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知恩图报、行合一,他们才会感亲恩,报春晖;感师恩,报大德。感恩家乡,反哺故土,回报桑梓。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感恩祖国,竭诚奉献。

古有圣贤把道传,孝道乃为百善源。孝道教育开启人们最朴素的天性之爱——孝心,培养人们的孝行,并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教以孝,所以孝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那么社会的道德规范就会逐渐内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良好的道德品质便得以产生。不教孝,其他的美德便无从培养。是故,《孝经·开宗明义》宣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更是强调说: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总之,儒家以《孝经》为培养民德伦常的基教育,而成感化之功能,是以字从孝。,就是由孝字而生的。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孝,他才会为他所做的一切负责,为生活奋斗不息,肩负起家庭的责任、生活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历史已经证明,孝道作为我国古代长社会实践的产物,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沒。

教育学生,从孝道文化教育开始,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更好地为家庭、社会、国家做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H6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