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述而有作的蒙曼老师》,欢迎阅读!

5月份,叙事者共读的是蒙曼的《四时之诗》,副标题是“蒙曼品最美唐诗”。从书名来看,这本书应该品评唐代诗歌的一部文学作品,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作为一本评述类作品,它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个词语:述而不作。
“述而不作”语出孔子《论语·述而》,后人将其解读为“将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或者“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这种解读,似乎略微带有一点贬义色彩。偶尔,“述而不作”也会被解读为“只传播思想但不著书立说”,最直接的佐证就是孔子讲学终生,却并没有留下自己亲自撰写的著作。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与“述而不作”真正含义略有偏差。实际上,它最初的含义只是一种谦虚说法,不是说孔子不“作”,而是孔子把自己的“作”自谦为“述”。在孔子看来,“作”是一种高位的行为,“述”是普通人的做法,所以才会把自己的“作”定位为“述”。
“述而有作”的创作形式,有着其一般性的特征,还是以《四时之诗》为例。通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归纳出它的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散乱中追求秩序。唐朝是诗歌盛世,流传下来的作品不计其数。如果要写一部推介唐诗的作品,就需要在浩瀚的诗歌海洋里建立一种表达的秩序,以凸显唐诗的某一方面的特色或特征。这本书抓住了“四季”这一主线,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更迭为序,在每一个季节里确定几个时节,然后借用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唐诗来阐释这一节气或节日,完美地形成了表达与创作的秩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