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印:潜心做学问匠心育英才

2022-10-29 20:5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宏印:潜心做学问匠心育英才》,欢迎阅读!
王宏,匠心,潜心,学问,英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王宏印:潜心做学问 匠心育英才

作者:李绍青 陆娜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12

超凡的语言天赋、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就是中国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著名学者,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王宏印。 殷殷学人 锐意探索

王宏印生于1953年,祖籍陕西华阴。他从小聪颖灵慧,笃实好学,为父母之骄傲,也为邻里羡慕。他在千军万马之中挤过高考独木桥,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 大学最后两年,他做过一段教学工作,受到师生们的普遍好评,表现出了不凡的师者潜质。然而,1976年毕业分配工作的时候事与愿违,他被分配到西北电管局中心实验研究所从科技翻译工作。为此,学文出身的他不得不潜心钻研《科学技术史》以及电力机械电子等相关知识。尽管如此,在参与编辑研究所的《西北电力技术》杂志期间,他个人翻译的论文悉数发表。

工作之余,他还给本单位工程师培训职称英语,最终两期培训班的学员全部顺利过关,为此局里对他给予了褒奖。回顾这段经历,王宏印认为研究所的工作给了他很好的科研训练,工程技术人员的朴实作风以及他们的奉献精神、科研方法、扎实的学风、真诚的谈吐对他影响很大。

大学毕业工作5年后,恰逢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恢复,王宏印选择了到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深造。当他去陕西师大研究生处报名时,有一位领导对他说:你的英语这么好,调我们这里教书怎么样?王宏印喜出望外,当即答应了下来。这正遂了他教书的心愿。没想到,王宏印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几年,先教公共外语,后来从事专业外语教学2000年他的第一届英语究生毕业时,他又被调到南开大学任教。

从事教学之余,王宏印的心思全花在了科研上,编写教材和词典,从来没有停息。1983年到1984年,他进入英国文化委员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高校英语教师研讨班学习应用言学。1988年至1990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远赴美国。短短的两年内,他就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世界文学的精华,新墨西哥大学比较好的30多门文科课程他几乎全修了。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理学、苏格拉底研究……无不在其涉猎之内。

业余时间他还比较系统地研读了西方经典名著,受益匪浅。取经回国的最初几年,他就出版了《跨文化理学导论》和《跨文化传通——如何与外国人交往》两本著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虽然涉足多个领域的研究学科特点各异,研究方法不同,但是王宏印觉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艺术上相通相融,思维上互不干扰,效果上异曲同工。因此,其翻译理论研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其论述能让读者欣赏到一个色彩纷呈的翻译世界。

王宏印锐意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谈及此,他谦虚地说:我在译论上取得的一点成绩得益于我的书法练习、音乐鉴赏等爱好,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翻译学等多元知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独特治学途径,还有我从事科技笔译,兼作导游与学术口译以及外语教学的经历。只有观察多姿的风景,体会多彩的人生,展开多维的思索,才能创造多种的艺术”“学蜜蜂,采百花,酿甜蜜,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将非常有限。只有自由出入学科之间才能做大学问。他认为,真正的学人读书应遵循3C原则:carefully (认真)→critically(挑剔)→creatively (创新)。 惠及学子 智者无惑

尽管身兼多职,王宏印始终没有离开过他钟爱的英语教学工作。由于谙熟教育学、心理学,他给任何年龄段的学生上课都得心应手、乐此不疲,学生们则觉得他的课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对于不同阶段的大学生,他奉行不同的教学理念:本科生专业刚入门,教学目的是夯实语言基础,培养专业兴趣。他不同意本科毕业就写论文,答辩搞得太仓促,往往流于形式;硕士生阶段只是研究的基本训练而已,充其量是在某一个领域掌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一般的硕士论文也没有发表的价值;真正的研究是从博士开始的,给博士生上课应是讲座式的,导师引出一个话题,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对于博士后更是要无为而治,导师和博士后的关系为合作式,要做跨学科的高深研究。学术虽是严谨的,但到了至高处是最自由的。

因为有留美读硕的经历,他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很独特。第一学期先与学生谈心,让学生自己确定求学方向,然后列出所修课程课程分档次、有梯度,按顺序进行系统编号。硕士生上课不是根据一本教材,而是一个读书单,课下读完书目,课堂讨论,并不像国内许多导师替学生选题。他觉得国内的研究教育课程上不规范,先上什么、后上什么,心中无数,教学秩序。而国外课程会按照难度和要求设置级别和号码,按部就班进行选课,这样就比较科学,体现教学规律。

此外,对有的学校要求硕士生毕业要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文章,否则不让答辩,他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但他又不赞成有人提出的博士答辩不需要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他认为这一要求又太低了。没有一定的学术规范,怎么能行呢? 笃笃学者 谦逊洒脱

年轻的时候,王宏印也有过名人崇拜情结,李赋宁便是对他有直接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李赋宁是外国比较文学奠基人吴宓先生的弟子,通晓英语语言文学,是著名教育家,执教数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B7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