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蜂巢组织的形成机理》,欢迎阅读!
![蜂巢,机理,形成,组织](/static/wddqxz/img/rand/big_51.jpg)
蜂巢组织的形成机理
聂建斌;任霞
【摘 要】在对普通蜂巢织物和变化蜂巢织物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指出了原有蜂巢织物形成机理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解释蜂巢织物的形成原理,并首次提出岭脊的概念.用新理论判断蜂巢织物的凸出部分或凹下部分简单明了,特别是对于变化蜂巢织物,用传统机理很难判断织物某一处足凸起或凹下,用新理论一目了然.新理论充分揭示了蜂巢织物凹凸原理,并得到了实践的证实,用此理论可以指导开发出许多新的变化蜂巢织物,显示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毛纺科技》 【年(卷),期】2010(038)011 【总页数】3页(P29-31)
【关键词】蜂巢组织;岭脊;形成机理 【作 者】聂建斌;任霞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S105.11
按照上面的理论来解释图2(a)所示的变化蜂巢组织,就比较困难。图2中变化蜂巢组织的中心部分为平纹,此处是凸出、凹下还是既不凸出也不凹下,用上面的理论很难判断。以此组织织造的变化蜂巢织物如图2(b)所示。
图2(b)所示的实物布样实际情况是,在平纹处既不凸出,也不凹下,而是经浮线
和纬浮线凸出于布面。
从图2(b)织物试样可以明显看出,织物的凸出部分并不是由于平纹处较薄而形成的,而是由于经、纬浮长线而形成的[2],因此,蜂巢组织的形成机理应该解释为:蜂巢组织由长浮线和短浮线组成,蜂巢织物表面的凸出部分是由经长浮线和纬长浮线形成的,经长浮线构成纵向的岭脊,纬长浮线构成横向的岭脊,纵横脊之间的部分即形成凹槽,这种四周凸,中间凹的织物表面效果形似蜜蜂的巢,故称之为蜂巢织物。
以上对蜂巢织物形成机理的描述在理论上也是成立的。图3为蜂巢织物岭脊的形成,如图3所示,对于经向长浮线,由于其交织点少,织缩小,富裕的长度必然弓起。如图3(a)经向截面图所示,形成经向岭脊;同理,对于纬向长浮线,由于其交织点少,纬向织缩小,富裕的长度必然纬向弓起,如图3(b)纬向截面图所示,形成纬向岭脊。
可以用以上理论来解释图1所示的蜂巢织物,图1中甲部分为经向岭脊和纬向岭脊的交汇处,必然是织物的凸出部分,图1中乙部分位于经向岭脊和纬向岭脊之间,必然是织物的凹下部分。
图2(a)所示的变化蜂巢织物,平纹部分在经向岭脊和纬向岭脊之间,其织物必然是凹下部分,图2(b)所示的实物布样证实了这一点。
蜂巢织物形成的新理论揭示了蜂巢织物的形成机理,可以用来指导开发新的变化蜂巢织物,根据组织图很容易判断其外观效果。图4(a)为具有长浮线和短浮线的组织图,根据蜂巢织物形成机理的新理论,可以判断其A处为纬浮线凸起,B处为经浮线凸起。经过在小样织机上制作实物布样,如图4(b)为其对应的变化蜂巢织物,其外观和设想的一样。同理,设想的外观也很容易根据新理论来实现。 ①蜂巢织物形成的新理论揭示了蜂巢织物凹凸的机理,用其来解释和判断蜂巢织物的凸出部分和凹下部分,与实物布样一致。
②利用蜂巢织物形成机理的新理论,来解释蜂巢织物凹凸现象简单明了,便于理解。 ③利用蜂巢织物形成的新机理可以很容易构思一些织物的立体效果,并利用新理论来实现这种效果,开发出各种变化蜂巢织物。
【相关文献】
[1]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2]聂建斌,卢士艳,机织物组织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B5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