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言情,歌言志》,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言情,歌言志
作者:赵素青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09期
一、力求翻译“信”“达”“雅”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镇江市2015年中考模拟卷诗歌赏析题目: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土凫雏傍母眠。
试描绘“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所展现的景色。一部分学生理解为“直径不足一厘米的杨花铺满大地”、“米粒大小的小路铺满杨花”。显然学生并未理解诗歌内容。 怎样能准确理解诗歌内容?首先要认识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 (一)独体单音
一个字只占一个空间,只有一个音节,比如汉语中“草”只有一个声音,英文“grass”占三个音节,所以在翻译时要单音节转换为双音节。如“糁径杨花铺白毡”中“径”本义是小路,又如“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香径”,花间小路。 (二)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对诗歌内容的准确理解是描绘诗歌画面的前提。前人力求翻译要“信、达、雅”,何谓““信”、“达”、“雅”?
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指意义不违背文意,即译文要准确,不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雅”则指译文用语要得体,追求文章的简洁优雅。“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不需要一字一句逐字翻译,诗歌为了表达的需要形式上不同寻常。如“糁径杨花铺白毡”,“径”是小路,应理解为像米粒般大杨花应铺满小路,从创作技巧来看,诗人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像米粒大小的杨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