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老师原创文章

2022-08-19 15:5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于洋老师原创文章》,欢迎阅读!
于洋,原创文章,老师
于洋老师原创文章-我的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其实,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是学习好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是主动的。要形成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过分督促,二是要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

过分督促孩子是不妥当的

当孩子上学后,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有一些家长因为看到孩子写作业慢,或者做事情慢,就会忍不住督促孩子,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也有些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家长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分析。

1.总是被大人督促着学习,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被动,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有时候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所以督促只能适当,而且要讲究方法。比如孩子玩得久了,家长可以引导说:“你准备什么时候做作业呢?”提醒孩子学习要自己安排。而不是用命令的语气语调去说:“该做作业了,不要玩了!”这样的话讲得次数多了,时间长了,自然就使孩子没有了主动。大家想想,如果你被领导每天这样命令,你还愿意主动工作吗?可能大部分都会有怨恨之心,久而久之你就想辞职了,是吗? 2.督促孩子学习切忌唠叨,切忌大事小事都要干涉。无论大事小情,有些家长因为孩子没有做好,自己有了情绪,又不把情绪告诉孩子,而是絮絮叨叨、指责数落孩子,导致孩子积极愉快上进的情绪备受打击,孩子就不愿意主动积极的思考。孩子慢慢在长大,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如果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还再继续唠叨,不停的催促、训斥,家庭气氛就会越来越紧张,孩子会感到压抑、紧张,孩子不能获得宽松宁静的环境,兴趣受到影响,就会影响学习。所以,做家长的要有智慧,学会长话短说,不必要的话不说。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不能过分督促,提出要求,就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有些家长急于求成,希望孩子快点养成好的习惯,就会经常催促孩子做好,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家长就会发脾气,或者对孩子大声吼叫。有的家长不停地催促:“起来做作业!快点,快点!”但家长却感觉到,自己讲的越多,孩子就越拖拉、越被动。而且更有甚者,和孩子讲条件:“你要是做到了,我就给你怎样怎样的奖励。”一个在讲条件下长大的孩子,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和其他人也讲条件,这样的孩子以后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吗?有的家长做得很不错,告诉孩子每天必须做到按是时睡觉和按时起床,别的暂时不要求,让孩子感到这件事的重要。之后,孩子有做不到的时候,家长非常坚决、简单地说:“必须做到。”不许


拖拉和讨价还价,孩子做到了,就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夸奖。这样的孩子,慢慢得就会懂得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孩子的主动能力得到更多的发展。

总之,家长的督促要着眼于孩子主动性的发展,不少孩子学习差、习惯差,往往不是因为督促太少,而是因为过分督促,使孩子失去了主动性造成的。



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

学习是一种独特的大脑活动,需要适宜的气氛。这种良好气氛是保证孩子形 成主动学习状态的重要条件。对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说教气氛,注重一点一滴养成。 有家长认为,要求孩子好好学习须经常说很多道理,其实并不是这样。家庭教育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依靠一次次地重复,形成自然。浓厚的学习兴趣依靠一点一滴培养起来,比如有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父母喜欢读书,而且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孩子:“你怎么这么不爱读书啊,你看谁家谁家的孩子多爱学习”这样令人乏味的说教不仅仅会破坏孩子适宜学习的气氛,而且这种比较会令孩子对父母的话心生厌恶,所以家长要学会说短话,保持正常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感到平和、宁静、有安全感。

2切忌“轰轰烈烈”,注重循序渐进。 由于父母对孩子寄予很大希望,所以家长抓紧一切机会和空闲让孩子学这学那,把家庭教育弄得轰轰烈烈,气势很大,这是及其没有必要的。孩子的学习长达九年、十几年的时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轰轰烈烈的气氛会破坏孩子正常学习进程,就如我们每天食用的米、面、饮用水,味都是淡淡的,因为淡,才能长期食用,所以适宜于孩子的学习氛是平静的,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考虑的。已经开始上学的孩子,再开始以轰轰烈烈的家庭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必定以有始无终而结束。

3切忌严厉气氛,注重营造宽松。过于严厉的家庭气氛不适宜大脑思考,学习是大脑的活动,如果孩子的大脑长期处于恐惧和惊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现积极状态的,因为用脑需要宽松的环境。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守在一旁,孩子稍稍做错了一点,就厉声训斥,甚至一耳光打过去。这种紧张的气氛只能使孩子内心产生更大的恐惧,大脑的思考被严重抑制、扰乱,严重妨碍孩子的学习

4切忌支配气氛,注意让孩子主动。 家长要用心创造一种气氛,就是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听从父母的安排,什么时候作业,什么时候玩,形成一种绝对支配和被支配的气氛,这样的气氛对孩子的学习是不利的。比如一年级孩子刚上学,回家肯定要问家长:“妈妈,现在可以玩吗?”这时家长要指导孩子开始学会自己安排学习和玩耍,家长可以说:“你能自己安排吗?不会的妈妈帮你。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主动性,学着自己安排学习


何让孩子上课不走神?有很多的孩子上课不能长时间专心听讲,注意力分散;常常充耳不闻,无法理解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记不全或记不住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和事情;复述老师所讲内容时,显得语无伦次„„这些上课无法认真听讲的孩子,除很少一部分真正患有“多动症”外,相当多的是由于缺少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听讲能力(也叫知觉能力)对此,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纠正。

第一,训练辨别能力。经常让孩子辨别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音色、声源的方向等,以此来增强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

第二,训练理解能力。家长要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交谈,多让孩子接触各种声音,多充实与孩子生活相关的词汇。比如,口头布置任务让孩子完成;对成语故事判断并回答问题等。

第三,训练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家长可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难度不同的语句,叫孩子认真地听并让孩子模仿表述出来,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

第四,训练编序能力。听觉编序能力是指孩子能将过去听觉所获取的资料正确而详细的先后顺序回忆出来,以及将所获取的听觉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有意义的能力。它对孩子将所学知识有系统地保留下来非常有益。通过让孩子听故事并复述、顺背倒背数字等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第五,训练听说结合能力。听与说的结合涉及孩子对词汇的联想、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家长通过训练孩子学说同义词、反义词,听音乐进行联想,将句子补充完整,听故事、自编故事的形式来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g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