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制度经济学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有限理性 :通常人们经济活动的动机是有目的、有理性的,但经济行为是有限的认知条件下的理性行为。
2、机会主义行为:在非均衡市场上,人们追求收益内在、成本外化的逃避经济不胜任的行为。
3、制度: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或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惯表现:它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
4、正式约束: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以正式文本形式颁布的、并往往以国家威为后盾强制实施的一系列规则。正式约束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 契约等,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所构成的等级。
5、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则,具有持久生命力, 并构成世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6、非正式制度:若制度是以非成文的形式存在,或虽有成文形式,但没有权威机构执行这套制度和惩罚违规者,则称此类制度为非正式制度。
7、正式制度:制度以成文 形式存在,且有权威机构付诸实施,则称之为正式制度。
8、核心制度: 核心制度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之中,由该社会的主流信念所决定, 反映了该社会的基本特征,它是社会主导集团所奉行的社会组织原则和所追求 的社会目标之具体化。在社会主流信念改变之前,核心制度是不会发生变革的。 9、边缘制度: 边缘制度是同社会的主流信念相矛盾的制度安排,故它只能处于 该社会的边缘,无法在该社会取得主导的地位。一个社会是否存在这类边缘制度, 视该社会的核心制度在长期内能否独立生存而定 。
10、内在制度:制度的产生方式是演化的方式,由这种方式产生的制度被称为内在制度。
11、外在制度:制度是理性设计,由这种方式产生的制度叫外在制度。 12、交易费用: 是企业(也包括个人)在寻找与其它企业或个人进行经营活动时,为在价格方面或其它方面达成协议、合同、契约,并确保其条款得以实施而所产生的成本。 13、资产专用性: 有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特定资产就难以转向其他用途,即使进 行再配置也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4、产权:产权的直接形式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却是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 产权的本质是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15、私有产权 : 私有产权就是将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收入的享用权界定给某 一特定的人或家庭,他可以将这些权利同其他附着了类似权利的物品相交换,也 可以通过自由合约将这些权利让给其他人. 16、共有产权 : 对公共产品进行数量分配必须借助于某些政治机制和强制机制, 或依靠某个集体提供,公共产品的一系列权利束由集体成员共享,构成共有产权。 17、外部性: 某项交易活动通过非价格机制的传递而对第三者产生有利的或不 利的经济影响。
18、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如何界定,市场机制都可
;..
..
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19、科斯第二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那么,不同的产权界定则意味着不同 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率。 20、制度效率 :新制度经济学家从制度成本与制度收益的对比来解释制度效率。 21、制度供给:制度供给是一种新制度的“生产者”在制度变迁收益大于制度变迁成本的情况下设计和推动制度变迁的活动,它是制度变迁的生产者供给愿望和能力的统一。
22、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 更优、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也是新制度产生,并 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
23、制度环境: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它由一国的基本制度决定,影响其他的制度安排。
24、初级行动团体:是一个决策单位,其决策支配制度安排创新的进程,是推动 制度变迁的第一力量;这一单位可能是单个人,也可能是由个人组成的团体。 25、次级行动团体:同样是一个决策单位,其作用在于帮助第一行动集团推进制度变迁的进程 。
26、制度装置 :是行动团体所利用的文件和手段,当这些装置被用于新的制度安排结构时,行动团体就利用他们来获取外在于现有制度安排结构的收入。 27、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指过去对现在和将来产生的强大影响。
28、渐进式制度变迁:渐进 变迁是指变迁过程相对平衡、新旧制度之间的轨迹平滑衔接较好,不引起大的社会震荡的变迁方式。这种方式决定了从启动变迁到 完成变迁需要较长时间。 29、激进式制度变迁:也可称之为突进式或革命式变迁,还被比喻为“休克疗法” , 即在短期内,不顾及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制度创新或变革的方式。
30、局部制度变迁:某个方面或某个层次的制度独立于其它制度而变迁;局部制度变迁包括单项变迁或几项变迁。局部变迁能够成为事实,源于各项制度或各个地区的制度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
31、整体制度变迁:特定社会范围内各种制度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变迁。 整体制度变迁的本质在于各种制度的协调、配套。 整体式制度变迁基于特定社会 范围内各种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
32、诱致性制度变迁:指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 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变迁。
33、强制性制度变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或引入法律而实 现的制度变迁。
34、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一旦行为人发现制度的不均衡和外在利润的存在,就 会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需求能否转变为新的制度安排,取决于赞同、支持和推 动这种制度变迁的行为主体集合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力量对比中是否处于优势地 位。 35、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是在一定的宪法秩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下,权力中心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因素,而这种能力和意愿主要决定于一个社会的各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结构或力 量的对比。
36、制度均衡: 指在影响人们的制度变迁需求和供给因素一定时,制度变迁的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A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