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案例分析
作者:黄国勤,朱才朝,林超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7期
摘要:作为首批工程博士培养试点单位,重庆大学在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精心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打造模块化课程,强化指导团队,严格学位授予标准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旨在探寻适合我国工程博士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238-02
一、工程博士培养背景
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批准清华大学等25个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并于2012年正式开始招生。2017年又新增武汉大学等16个高校建立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1]。设置工程博士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能够发挥领军作用的高端人才的需求,完善中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首批开展工程博士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的试点高校之一,重庆大学获得了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等两个领域的招生授权。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引导下,学校结合自身在机械传动系统、新能源装备技术、材料工程、绿色制造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联合在装备制造领域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单位,开展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的培养工作,积极探索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二、工程博士培养工作实践
重庆大学紧紧抓住工程博士的定位,围绕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领军专门人才”这一核心,从培养目标、招生政策、课程设置、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论文撰写、毕业及答辩、评估方式等方面开展工程博士的培养工作。
(一)培养目标明晰化
先进制造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先进制造能力反映出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水平。本领域工程博士培养的宗旨是为了推动国家、地方先进制造领域发展和企业工程技术进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良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工程技术领军专门人才[2]。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就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要求,凭借重庆大学在机械、电气、动力、采矿、冶金等工科领域的学科优势,综合承担了与先进制造领域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联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学校首先清晰了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的培养定位,即“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领军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方式个性化
在培养模式上,根据不同学生和企业的需求,应结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具体情况,引入国际化资源,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2]。学校在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分两种类别进行培养,一种是全脱产学习方式,另一种是在职学习方式。在职工程博士生采取校企联合、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工程博士生的培养方案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和企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制定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强调个性化培养。工程博士的培养模式与传统的校园“圈养式”博士培养模式有很大区别,在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紧密围绕科技重大专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评价培养质量标准。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载体和培养平台,以项目的具体执行、实施为训练途径和手段,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高层次领军工程技术人才。
(三)课程设置模块化
工程博士的课程应结合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行业急需的前沿知识、基础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实行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培养[3]。依据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生培养对知识、能力、素养的需求,学校对工程博士课程实施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领域基础课程、领域特色课程、专业实践及专题讲座等环节构成,其拓扑关系如图1所示。
(四)导师指导团队化
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因此对工程博士的培养应该是多学科交叉的,导师的设置不再是传统的一个导师而是一个导师团队,实行导师团队联合培养,即“导师组”制。导师组由学校导师、企业导师、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共同参与工程博士生培养。导师组分工明确,学校导师侧重引导工程博士生掌握本专业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正确把握研究方向,完成学位论文,确保工程博士生的培养达到博士层次;企业导师侧重工程博士生工程实践指导,注重工程实践、项目组织能力培养,为工程项目实践提供支持,协助正确把握项目研究方向,保障并评定项目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五)学位授予标准严格化
学位论文是保证工程博士质量的最后关卡,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工程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强调科技知识的应用,重视工程实践。学位论文工作应与解决国家科技专项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学位论文能反映学位申请者的贡献及创造性成果[4]。评价工程博士学位论文水平的首要原则是应用科技知识、工程设备等解决有重要或重大意义的实际问题,论文必须反映从事应用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进行独立研发的能力。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工程应用上有所创新。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产品研究、研发的能力和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管理协调能力,具有比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六)管理机制规范化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实现预期培养目标,切实保障工程博士培养质量的基础[5]。工程博士生培养实行“两地三级”的管理体系,“两地”即学校、企业两地,学校负责工程博士在校期间日常学习科研活动管理,企业负责工程博士企业实习实践活动管理。同时,企业委派工程技术专家以企业导师等身份入校参与工程博士生学习科研实践活动管理。“三级”即学校、领域管理工作组、导师组三级管理体制,职权明确。
三、结束语
工程博士生教育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需求,同时对于地方相关产业升级、企业工程技术进步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特殊性。因此,各培养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特色,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持续稳定的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EB/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yjss_xwgl/moe_818/201803/t20180326_331245.html,2018-3-22
[2]赵美蓉,潘峰,武悦等.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创新探索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81-85
[3]王征.工程博士教育试点办学的基本探索与改革建议———基于浙江大学的案例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2):7-11
[4]李俊峰.工程博士培养研究综述[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2):25-30
[5]张淑林,彭莉君,古继宝.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6):61-66
Practical Case Analysis on Students Cultivating for Engineering Doctor
HUANG Guo-qin,ZHU Cai-chao,LIN Chao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Abstract: As the first pilot unit of engineering doctorate training,Chongqing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active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cultivat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of Eng.D,formulating 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elaboratelydesigning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programs,building modular courses,strengthen the guidance team,tightening degreeawarding standards and improv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which is designed to find out a suitable cultivation mode forEng.Din China.
Key words: Engineering Doctor(Eng.D);professional degree;cultivation;practice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4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