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专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欢迎阅读!
高专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
作者:刘福鱼
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33期
文/刘福鱼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专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成为一大难题,如何在达成以德育人的效果下,高效地完成二者的融合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本文基于政策支持的前提,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中进行剖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课程思政教育管理不完善、课程思政教师理解不足、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经验、教材缺乏文化嵌入、各个环节缺乏整体性作用效果等,并针对问题制定优化策略,致力于实现课程思政与高专英语教学的柔性融合,发挥其在德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专院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融入方法
【作者简介】刘福鱼(1965-),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大专英语教学模式、大专艺术生英语教学现状、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方面。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怎么样的学校、怎么样办是培养未来全方面人才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持续推进,落实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各个角色充分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全方位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核心。英语作为高专院校的重要学科之一,本文就如何将课程思政嵌入教学体系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来简要分析一下。
一、高专院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1.课程思政教育管理不完善。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准。传统的教育管理无法满足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也无法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形势、新要求、新标准下的课程思政教育管理体系尚未完善,不能迅速地实施推广开来,是影响课程思政嵌入英语教学的最大障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等形成相互呼应的体系,在评估教学预期效果上缺乏支撑,虽然有政策性支持,但是各个角色仍需要更加投入才行。课程思政教育管理是上层设计,探究如何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学的各个层次和环节,达到三全的效果,掌握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并有效结合到一起,使课程思政贯穿英语学习的全过程。课程思政教育管理需要更加细致的体系建设,把相关环节的实施方式和方法规划出来,并结合实际经验不断完善这个体系,使其能够步步为营地普及开来。目前阶段课程思政教育管理仍在完善阶段,需要各个角色发挥自身的促进作用,不断以实际行动完善课程思政教育管理体系。
2.课程思政教师理解不足。据相关调查统计,参与调查的学生超过50%反映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涉及文章的文化思想,这说明教师在授课时以专业英语知识为主,不会拓展课程思政的内容。教师以授课为目的,对于整体上能否迎合课程思政关注度不足,这是教师理解和执行课程思政不足的表现,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传统方式是按照明确的课程分工,教师教授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由辅导员或者思政课程教师完成,这导致教师注重教授英语专业知识,却忽略重要的德育。立德树人理念我国古已有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水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磨出综合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期教师的重要任务。
师德师风不受到重视,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扭曲,对三全育人理念更是一知半解,影响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课程思政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参与的各个角色都应该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入理解,从心理上、行为上与课程思政相呼应。
3.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经验。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传统教育系统中很少涉及课程思政教育,导致教师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和实践的打磨,受到外国文化的熏陶,无法对思政元素进行很好的挖掘和教授。课程思政教学培训体系尚未完善,教师缺乏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相融入的手段和方法,导致课程思政教学预期效果无法达成。课程思政不是专业知识,不能按照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去学习和教学,其包含了道德素养、文化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业文化色彩、文化自信、职业道德等,这使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增加了难度。英语作为外语教学,在教学中嵌入思政元素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体系建设上,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上,都是一个艰巨而困难的任务。
4.教材缺乏文化嵌入。知识源于教材,高专英语教材中缺乏文化色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涉及思政教育,主要是对国外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详细介绍和学习,而对我国的风土人情介绍却很少。教材是课程思政的知识载体,是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重要知识来源,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文化嵌入。传统的教材内容多以国外风土人情为主,对于国内的同行业的发展现状涉及甚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涉及更少,这导致高职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的难度加大。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既要备专业技能课,又要花费时间备课程思政课,增加了教学难度。思政教育基于道德品质教育,我国道德品质教育文化典籍多以古文为主,翻译上就需要创新人才和专业能力,缺乏创新人才也是教材缺乏思政元素的原因之一。
5.各个环节缺乏整体性作用效果。教材、教师、学生、思政元素等各个环节都未完善时无法发挥整体作用,相互之间是独立存在的,不能成呼应之势。课程思政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各个环节的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个环节相互呼应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专业知识的强化,较少涉及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是新时期对学生教育的新定义、新理念,对于培养全面性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相互融入的过程中,出现点式的课程思政,某个环节发生作用,却难以上升到面、到立体的呼应效果,导致无法发挥课程思政和英语教学融入的双重促进。如何将各个环节从点式连接成面至立体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影响课程思政效果的阻碍之一。
二、高专英语教学嵌入课程思政的方法
1.强化教师角色思政技能。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其政治素质需要强化提升,思政政治工作的能力需要强化,师德师风需要重塑。建立教师思政能力强化培训体系,从全方位角度强化教师的思政能力,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地进行培训提升,完成园丁的进化、升级。更加专业的教师团队能够把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效地实施下去,不会因为教师的个人能力素质影响整个课程思政的预期。此外,要加强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沟通,共同分享彼此成功、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对于一些共性难点集体攻关,一改往日单打独斗的作风,发挥教师团队的力量,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这一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为原则,坚持行业文化之间的融入和交流,坚持稳扎稳打,切勿盲目求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坚持高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形成一支综合素养优良的教师团队力量。
2.优化教材规划建设。前文分析传统英语教材大多是对国外行业、文化的介绍,实施课程思政需要从教材上下功夫。首先要深度开发和挖掘英语教材的思政元素,使得英语不仅仅是语言技能教学,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进去,从知识源头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教材作用的发挥。传统教材结构上缺乏思政元素,所以在教材规划建设上要强化挖掘思政元素,给教学提供
思政资源。其次,在教材结构上要合理地渗透思政元素,丰富行业知识、文化色彩、道德素质等内容的穿插,层次要分明,不要过度牵强而影响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此外,教材编辑团队要具备良好的课程思政理念,要做好相关方面的深入调研,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时才能融会贯通。增加特色内容,涉及我国行业文化元素、道德水准等思政元素。把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思政元素有效结合起来,使知识和思政融为一体,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谐性特点,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践行。
3.鼓励创新方法实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专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入也是一样的道理。创新方法实践是利器,鼓励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地融入思政元素。同时迎合教改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围绕学生积极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构建一个新时期适合学生的学习体系。网络教学就是很好的创新,但是要强调其是学习工具,不是考前突击的武器,科学而合理地安排好线上与线下的时间,在学习形式上进行创新,形成互联网环境下高效的学习方法。其次,要对优秀的创新方法进行经验分享,改变缺乏课程思政创新实施经验的现状,好的方法、优秀的方法要普及开来,造福整个教育体系。在维度上创新可以分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等层次来进行,这样可以保证有层次、有节奏、有主次,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创新方法实践带来的效率提升,强化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这一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坚持德育观念,培养综合能力强的新时代人才储备力量。
4.强化相关资源的支撑。实现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是一个体系的整体建设,所以需要资金支持教材编辑与挖掘、培训和强化素质能力、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支持等,要达到三全育人的目标,需要高校在资金上的支持和合理的安排。制度保障是实施课程思政、教师考核考评、创新激励等的有效保证,明确各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使得各个环节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按照制度各尽其责的同时,也能发挥各个环节的呼应效果。此外,践行大学精神,通过校园文化侧面地促进课程思政的实施,高尚的道德素质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德育培养,良好的大学精神作为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可促进课程思政与英语的融入。例如,很多高校的英语角,各国学生汇集在此,交流彼此的文化差异和知识技能。
三、结语
我国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所需人才类型也随之变化,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人才是适合未来发展的人才类型。课程思政强化了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实现了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高专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发现,通过强化教师角色思政技能、优化教材规划建设、鼓励创新方法实践、强化相关资源的支撑的策略,可促进了二者的柔性融合。
参考文献:
[1]王倩.“大思政”格局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如何融入“课程思政”[J].文教资料,2019(18).
[2]唐凤华.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探析[J].福建茶叶,2019(10).
[3]王婷,刘昕.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中的育人成效评价方法研究[J].戏剧之家,2020(11).
[4]张莹,张水舰.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J].西部素质教育,2020(4):28-29.
[5]张保林,杨兵兵,李莎,等.“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