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莫要“经验主义”

2022-09-01 21:51: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安全莫要“经验主义”》,欢迎阅读!
经验主义,安全,莫要“
安全莫要“经验主义”

-漫谈推行安全文化系列之三

HSE 张栋

经验主义(Empiricism),一种认识论学说,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经验主义诞生于古希腊。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期间,它不断地与另外两种学说发生争议:一种学说为天赋论,主张知识属于与生俱来的本性之观念;另一种学说为理性主义,主张唯有理性推理而非经验观察才提供了最确实的理论知识体系。然而,上述的争议虽然从未中断过,但它们之间的冲突却时而激烈,时而缓和。

作为一个认识论的概念,经验一词主要指与理性认识相区别的一个认识阶段、认识形式,即感性认识。理性主义者将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见解区分为一般的、易犯错误的信念和永久的、已被证实了的真理性知识,并在其中划出一条深深的鸿沟。他们声称,感觉经验只能产生关于表象世界的意见,由于表象可能使人受到蒙蔽,所以这种得之于观察的经验是不可靠的,无法被确认为知识。鉴于此,理性主义者主张全面放弃感觉,而专注于从理性中寻觅真正的知识。还有一些理性主义者认为,许多知识是生而具有的;学习的实质,就在于通过理性能力对内部潜在的内容作出重新发现。他们指出,在这样一个先验的知识概念系统中,短促和随机的临时经验必然找不到它的位置。

抛开一切关于认识论的争端,通俗的讲,我们对于“经验”一词的概念就是,在我们实际工作或者生活中,因为我们成功的了解过、做过某事,所以我们具备了懂得或者做某事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我们就具备了经验以后就可以更好的做好类似的事情。而我们定义的“经验”又可分为“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前者是指我们从书本上学习的关于本职岗位工作的知识,后者则是指在实际从事本职岗位工作的经历。

《三国演义》中,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征讨孙权和刘备,结果让周瑜和诸葛亮在赤壁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带着残兵败将狼狈而逃。部队正在往下败退的时候,有军士问:“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走哪条路?”曹操问:“哪条路近?”军士说:“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曹操命令军士上山观望一下,军士回报说:“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却没有动静。”曹操让部队走华容小路。诸位大将说:“烽烟起处必有军队埋伏,我们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啊?”曹操说:“岂不闻兵法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足智多谋,故意使人在小路的山僻处点起烟火,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小路上走,


他却在大路埋伏着人马等着我们。我早已算计好了,偏不中他的计。”诸将都佩服地说:“丞相神机妙算,谁都比不上。”部队遂向华容道走去。此时,曹操的残余部队人困马乏,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正行之间,曹操忽然仰头大笑。众将不解地问:“我们都败到这种残样了,您还能笑得出来。”曹操说:“我不笑别的,我是笑周瑜、诸葛亮,人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我看,到底是无能之辈,如果在此处埋伏一支人马,我们则插翅难飞,都得束手就擒。”

曹操的话没说完,只听一声炮响,为首大将关云长手提青龙刀,人跨赤兔马,带领一支人马拦住了去路。当时曹操的部队人困马乏,无力再战,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多亏关云长念昔日曹操对他的好处,动了恻隐之心,放了曹操一马,曹操的一干人马才得以生还。如果不是关云长在华容道上以私废公,不顾军纪放了曹操,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曹操为什么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呢?曹操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太相信书本了,兵书怎么说的,他就怎么做。书本上记得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躺在书本上死的东西,而运用经验的人却是活的,把死的东西用在现实活的战场上,由于时间地点人物形势都发生了变化,能不打败仗吗?

一个人具有丰富的经验是好事,说明这个人经历的事情多,阅历丰富,办事牢靠。要不怎么说年轻人嘴巴无毛,办事不牢呢。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经验是好事,是资本,但是如果把经验变成经验主义就不好了。经验好,经验主义不好。经验主义就是把自己的经验教条化了,什么事情都拿过去的经验去套。你想啊,事物在不断地发展,而且发展的很快,一切促成原来事物矛盾解决的条件和各种因素都随着时过境迁变化了,还拿原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套肯定是不行了,肯定要吃大亏的。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某单位一名从事仪表维护工作接近30年的老仪表工人,常年从事敷设电缆的工作这位老工人应该说在工作上是行家里手,高手中的高手,多次在同行业工作比武的大赛中获得第一名。他穿电缆线又快又好,别人干一天的工作量,他半天准完成。别人干半天的活,他两小时准拿下。

在一次工作中,这位老工人以及其他几个同志在S车间敷设电缆线,被安环处的检查人员发现了:哎,你这个老师傅,怎么登高作业不扎安全带?老工人从线槽架上急忙下来了,嘿嘿一笑说:我这20多年,就这么过来了,也没什么事,没事儿。安环检查人员批评了老工人一通,嘱咐他为了家庭幸福,千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施工安全。等安环检查人员离开以后,老工人嘟囔说:大惊小怪,再说,扎了安全带,怎么干得快?事后,老工人我行我素,


还是照样那么干。老工人说的有道理,扎了安全带,人是安全了,可是干活不得劲,慢。还是老工人有经验,有本事,有点子。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工人在一个工业区内检修厂房4.2米高的电缆桥上挂电缆时,电缆桥发生断裂,造成他高空坠落,致使右脚跟骨粉碎性骨折。分析事故原因,当事人没有扎安全带,属于违章操作行为。

老师傅二十多年违章操作没发生事故,而且工作成绩还特别好,在别人教育他、纠正他的错误行为的时候,他不仅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以自己的过往经历当做丰富的“经验”,一味的我行我素,最终酿成了苦果。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又何尝不是存在老师傅的经验主义”现象呢?曾经在一次现场检查中,我们的一位安全工程师纠正作业现场一位泥浆大班的操作行为时,泥浆大班还振振有辞的说道,我以前都这样干的,我以前的钻井队不仅一直没出过事故,还因为生产进度最快获得表彰呢。后面的结果可想而知,安全工程师当场就把他教训了一顿。泥浆大班因为过往没出事的“经验主义”,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绩效,所以计划不断的把“经验主义”继承下去,殊不知他这种习惯性违章,早已经埋下了事故的祸患,而不断工作积累的“经验”,加重了他的侥幸心理,我想如果泥浆大班不及早的纠正自己的这种错误行为,迟早会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的。

为什么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频频出现经验主义”工作行为呢,因为过往的错误的习惯造就了很大程度上的“经验”,而没有发生过事故的历史又会加深“老师傅”们的侥幸心理, 惯有的“经验”使得“老师傅”们觉得按照规范会让工作的操作程序变的麻烦,琐碎,会影响生产进程,所以违章变成了家常便饭,而一次次的违章侥幸没有造成事故的历史又变成了“老师傅”们的“经验”,进而上升为“经验主义”,事情发展的最后结果就是,某一天最终酿成大祸!

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失败的原因常常只有两种,一种是因为经验不足,而另一种则是因为经验过多,最后异化成经验主义了。经验不足我们可以慢慢积累,可是一旦变成经验主义了,再拔出这个深潭就非常不容易了。所以,我们对过去的经验,只能借鉴,不能完全照搬,若那样,经验就会成为阻碍你成功的枷锁。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不管是安全生产还是安全生产管理我们需要借鉴石油行业成熟的生产一线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经验,但绝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这样我们的员工才能不断的成长,从而完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最终使企业昂首阔步的前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m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