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赏析-《听蜀僧濬弹琴》原文翻译及练习题》,欢迎阅读!
![练习题,弹琴,唐诗,赏析,原文](/static/wddqxz/img/rand/big_35.jpg)
《听蜀僧濬弹琴》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听蜀僧濬弹琴》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
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听蜀僧濬弹琴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 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
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 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一
(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 , 从__面
表现音乐的高妙。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
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 ________。
(3) 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 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
而是从 。
(4)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情感。
(5)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案
⑴(4分)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2分) 侧(2分)
⑵(2分)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意思对即可) (3)俞伯牙和钟子期 侧面重点描写听者的惑受
(4)诗人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诗人在结尾以“碧山暮”、“秋
云暗”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愁情。
(5)“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6)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
魅力。
二
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 简短
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颈联处使用俞伯牙与钟子期和“霜钟”的典故来表达自已和蜀僧浚是人生的知音,都曾
具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D.“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
合在一起。“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E.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
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
2.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5分) 答案
1. C.E( C. 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
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诗人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具有济苍生的抱负。E.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2.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
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2分)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