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2022-10-09 11:5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9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欢迎阅读!
腹膜,肝硬化,肝炎,结核,合并


39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对39例考虑本病的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分析,观察疗效。结果:39例病人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确诊需多方分析,综合判断。在无肝肾综合征前提下,转氨酶正常者采用LFHSE方案(左氧氟沙星+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转氨



肝硬化患者抵抗力和肝脏解毒储备功能下降,合并结核性腹膜炎应引起重视。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治疗存在矛盾。现将我院2001~2005年收治的本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39例患者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男25例,女14例。年龄3168岁,平均41岁。病程2~18年,合并胸腔积液8例,所有患者胸腹水检查均为渗出液,经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临床综合考虑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并经l4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好转而确诊。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39例患者中发热23例,其中午后低热17例,不规则发热6例,体温均500×109/L10例,分类淋巴细胞>0.532例,中性粒细胞>0.57例且均为WBC>300×106/L。腹水结核抗体阳性22例,腺苷脱氨酶(ADA升高者12例,CA125升高13例,普通培养及“L”型培养均阴性37例。39例患者均有慢性乙肝病史,检查乙肝三对提示大三阳小三阳,并经一次或多次B超或CT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肝外形缩小、脾大、腹水,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考虑结核性腹膜炎前正规保肝、护肾、利尿、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2周以上普通抗感染(头孢三代或四代、氨曲南等)治疗无效后进行抗结核药物试疗。其中转氨酶正常的11例采用LFHSE方案(氧氟沙星、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28例转氨酶升高者采用LFSE方案(氧氟沙星、链霉素、乙胺丁醇)。同时抽腹水,每次1 0001 500 ml,每周23次。抽水后腹腔内注入异烟肼300 mg(转氨酶升高者不用此药),丁胺卡那霉素0.2 g,地塞米松10 mg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bL.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