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空气是什么样的》教案

2023-05-01 09:48: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年级科学下册《空气是什么样的》教案》,欢迎阅读!
下册,教案,什么样,空气,年级
3课《空气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3课。本课从问题入手:我们看不见空气,哪里有空气呢?学生可以从身边的现象来感受空气的存在,而认识到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既然周围都有空气,那我们就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观察一下空气的特点。然后,再与水比较一下,空气与水有什么相同的特征。空气除了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外,还可以流动,通过在水里挤压装满空气的袋子,让学生观察到空气流出来的现象。本课最后一个亲子活动是加深学生对“空气可以流动”这个特征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空气很熟悉,但他们未必会留意到空气在哪里。学生能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但他们很难说出空气的颜色、气味。在观察能力上,他们有观察水的经历,并会用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观察。该年龄段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需要教师的示范与指导。

三、教学策略

1.在比较中,加深对空气特征的认识。

水与空气有很多相似的特征,把水与空气进行比较,能加深学生对空气特征的认识。

活动可以这样进行:把一个装满水的袋子与一个装满空气的袋子放在一个黑色袋子里,让学生不用眼睛看只用手去摸,看看能否猜到两个小袋里装的是什么。学生在摸袋子的时候就会根据它们的特征去进行猜测,从而引发他们对空气特征的关注,激发了他们观察空气的兴趣。

2.搭建踏脚石,帮助学生解释实验现象。

在让学生进行“让空气流出来”活动前,先让学生进行一个预实验,用吸管在水中吹气。这是一个学生熟悉的活动,当吹气时会看到水中有泡泡冒出来,止吹气泡泡就消失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泡泡是从哪里来?学生就能理解泡泡其实就是他们吹的气。


进行完这个预实验,再来让学生进行在水中挤压空气袋的实验,这样学生就能解释“泡泡从哪里来”“泡泡是什么”“实验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四、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可以流动。

3.学会观察空气的简单方法。 4.比较空气与水的相同特征。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可以流动。 教学难点:

比较空气与水的相同特征。

六、教学准备

塑料袋、水槽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问题:万物生存离不开,在你身边看不见。猜猜是什么?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空气是什么样的”。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我们身边的空气

问题:我们周围有空气吗?可以通过哪些现象说明空气的存在? 交流:《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的图中哪些现象说明空气的存在。 小结: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 2.活动2:观察空气

任务: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有什么特征? 活动: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

演示:用眼睛观察袋子里的空气,用鼻子闻袋子里的空气,在袋子上扎一个小洞听听声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T5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