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当堂检测”你准备好了吗?

2022-08-17 01:33: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当堂检测”你准备好了吗?》,欢迎阅读!
当堂,英语课,初中,检测,准备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当堂检测你准备好了吗?

作为一线英语教师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现行教材编排量大,涉及内容广,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面面俱到满堂灌,以致把课堂上学生用于当堂检测的时间都占为己有,甚至下课铃声响起仍意犹未尽的讲授给学生。实践及成绩证明此种方法貌似完美,实则违背科学规律,让学生在填鸭式的被动接受中渐渐对英语失去兴趣,而且根本达不到趁热打”“活学活用的目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大胆进行课堂改革,遵循把课堂还给学的理念,尽量精讲精练,本着即使少讲一个语言点也要让学生弄懂、练透,从而达到及时消化、当堂巩固效果的目的。果然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成绩明显起色,大部分学生课堂积极性大大提高。现将自己在 当堂检测中的一些想法、做法分享给大家: 一、 当堂检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

当堂检测是指在课堂上实施目标教学,注重在教学新课后,让学生进行目标检测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本课的新单词、句型及基本语法掌握情况如何?对语法知识、语言点能否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当堂检测强化课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训练,要以训练为主线,以达到检测和反馈的作用。例如在教授译林英语七下Unit1 数词(基数词、序数词)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基数词变序数词变化,笔者总结了如下规律:

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fourth,sixth)

一、二、三,特殊例,结尾字母tdd(first,second,third) 八减t,九去e(eighth,ninth)ve要用 f(fifth,twelfth) ty全变tie,若是碰到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thirty-second)

3轮记忆后学生大都能朗朗上口,为了让学生活学活练,我趁热打铁设计一些对应练习,把基数词和序数词结合起来运用到句子中。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对基变序的规律基本能达到灵活运用,即使出现了个别错误,他们在订正错误的同时其实是在巩固记忆,课堂效率是不是大大提高了? 二、 如何进行当堂检测 1. 检测内容要符合课程知识点

一般情况下,我们当堂学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因此一定要有针对性,紧扣本课知识点。切忌挂羊头卖狗肉贪多嚼不烂,比如我们本节课重点学单词,我们就可出些词汇方面的练习;重点学句式,我们就多创设一些语境让学生反复操练,直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点学语法,我们就让学生多感受一些例句,然后仿造句子再笔头训练以达到巩固的最终目的。 2. 检测内容要有适当的梯度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当堂检测在设计的时候,就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例如在教授译林英语八下Unit1现在完成时态时,在讲解完现在完成时的其本用法后,首先可让学生掌握过去分词的规则和不规则用法。可以用PPT或小测试卷形式当堂操练,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分词。其次,我借助图片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了大量情景让学生把单词运用到句子中进行口头操练,熟练运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最后,我出示了几道书面练习题用找标志词的形式落实到笔头训练。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练、训练学生基本对现在完成时有所了解,在由浅入深的练习中逐步掌握其用法。


3. 检测形式要灵活变通

教师在设计检测时要根据学情灵活机动,可以是口头操练,也可以是书面练习,重要语言点可以链接一些中考原题,甚至可以以听力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当然阶段性的单元小测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以讨论的的方式查漏补缺,比如背诵的内容优生检查较薄弱的同学,书面表达相互批改等等,无形当中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优化了课堂结构。 三、 上课内容当堂消化是当堂检测的最终目的

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千万不可让学生留尾巴,把希望寄托于课后的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适时、适度的课堂检测可以让学生把当堂所学内容消化掉,杜绝了夹生饭。反之如果缺乏当堂检测或训练的时间太少,对于考试需要掌握的内容,学生怎能胜任?模棱两可地去完成课外作业,作业质量又有何保证?向课堂要质英语课堂所倡导的,指望课后去搞题海战术的做法可以说是劳民伤财的,同时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成绩可想而知。

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既能掌握、运用新授的知识又能把握考点、难点、易错点,是每位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少讲、精讲、多练无疑为当堂检测提供了保障,当堂检测既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同时它还是落实知识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每节课设计有针对性的当堂检测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aM.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