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校共同努力,促使大部分孩子爱学习》,欢迎阅读!
家校共同努力,促使大部分孩子爱学习
如果学校教育是左手,家庭教育就是右手。只有左右臂一齐张开,才能托起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是雏鹰的身躯,学校教育培育了孩子的一只翅膀,家庭教育就培育了另一只翅膀,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飞起来。作为家长,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 让孩子爱学习,与学习结缘呢?我从思想观念和具体做法这两方面总结如下:
一、 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没有天生不爱学习的孩子,不爱学习肯定有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孩子生理与心理的原因,学校与教师的原因,家长与家庭的原因。 比如,基础不好,上课听不懂,或学习方法不对;人际关系不好,或交友不当;学习动机不明,没有学习动力;不喜欢某个老师的课,排斥这门课,或对老师有成见,或不讨老师喜欢,经常被批评;因为年龄太小就上学,心智不够成熟,学习能力欠佳;夫妻关系不和谐,家庭环境不健康,影响孩子的情绪,无心学习;家长管教太严,要求不当,天性活泼好动,不容易静下心来,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家长要冷静分析原因,不能只看结果和分数,不去探究原因。原因找到了,再来研究对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改变现状。
二、 了解个性,因材施教。
如果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那么教育者就是制鞋人。目前的学校,可以说还是批量生产统一尺码的鞋子。一个老师面对五、六十个学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不能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要,学校要做到完全的因材施教还不太可能。家长也是制鞋人,甚至更有理由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从小在你的身边耳鬓厮磨,朝夕相处。他的脾性特征、生活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爱好专长都心里有数。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个性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此,作为造鞋人的家长,更有必要为孩子量脚定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孩子的一套教育方式——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凡成功的教育都首先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
三、 了解孩子,走进内心。
很多家长只盯住了孩子的学习,却忘记了孩子的“心”。其实学习 是要用“心”来耕耘
的。“心”决定“行”,“心”不畅则“行”不 通。什么意思呢,即家长如果远离了孩子的心灵,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之间有隔膜,有沟壑,有矛盾,就象银行柜台前隔着厚厚的玻璃说话, 只见嘴形,不见声音——无法解读孩子的“心”。孩子最关注什么,孩子整天想什么,在学校与同学的关系如何,对老师的态度如何,最近有 什么烦恼等等,家长都一无所知。 如果孩子有心事,有困惑,又不敢或不愿家长倾诉,那么,孩子当然没心思安心学习。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的内心变化,疏通孩子心中的郁结,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学会倾听孩子,学会和孩子说话,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做个懂孩子的父母。 当孩子心灵的精神支柱,情感的温馨港湾。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但孩子一样爱学习,学习好。是因为两代之间一直有亲密的情感依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四、 理解孩子,尊重人格。
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看到孩子的分数不理想,不爱学习,就焦虑不安,心急如焚,接下来的动作就是发火,打骂,口不择言,唠唠叨叨。孩子考试没考好,成绩上不去,本来心里就难受了,再加上来自 家长的冷霜雪雨,就更难受了。所以,要理解孩子的处境,体验孩子的 感受,宽容孩子的过失,尊重孩子的人格,接纳孩子的现状。相信孩子 是积极向上的,没有哪个孩子最初是不爱学习的。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不成器不成钢?很多时候,孩子的不爱学习、自暴自弃是家长长期骂出来,打出来的。打骂只能让孩子雪上加霜,挫伤自信,增加自卑, 激发逆反。就像站在屋檐下的孩子,本来孩子还没被雨淋到,结果被家长用坏脾气的批评啦、责骂啦,推了一把,推到了屋檐外,结果孩子索性让雨淋个湿透——反正已湿了!自己没救了!
五、 宽容孩子,学会赏识。
在家长的眼里,成绩不好,似乎哪儿都不好了。俗话说“一俊遮百 丑”,我看,也可反过来说,“一丑遮百俊”了。本来有闪光点的,不闪光了,本来突出的地方,不突出了。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唯一生活内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孩子是立体丰富的, 孩子总有闪光的一面折射出来。他一定有优秀的地方,只是你没发现而已;他一定有潜能,只是你没挖掘而已。家长要学会并善于找出孩子身 上的优点。找到了优
点,再加以利用。怎么利用呢?放大它,表扬它, 欣赏它。要改变“优点不说不会少,缺点不说改不了的”传统旧观念, 实际上,是“优点越说越优秀,缺点越说越糟糕”。要接纳孩子,宽容孩子的瑕疵和不足;要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要运用正面的心理暗示,肯定孩子,指引孩子。因为,维护孩子的信心就是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六、 创造条件,激发兴趣。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可见,兴趣可 以调动孩子的心理能量,激发孩子的行动积极性。孩子之所以不爱学习,是因为对学习没兴趣,没有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如何让“无 趣”变成“有趣”,就要家长去创设情境,设计游戏。越是学龄低的孩子,越是乐于接受学习的游戏化,生活化。如何在枯燥的学习中加入游戏的成份,就要家长开动脑筋,挖掘智慧了。比如角色扮演,让孩子当 小老师给你上课,让孩子出考题让你考试,等于是让孩子重新把所学的知识温习了一遍;比如在孩子面前故意示弱,出错,让孩子“逞强”一 番,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增强自豪感;再比如陪孩子玩学习游戏: 玩词语接龙,续编故事,比赛造句;到市场买菜认斤两学计算,在家开家庭辩论赛,搞“记者访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当家管帐, 培养理财意识,培养数学兴趣等等。此外,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周末或节假日多带孩子游山玩水,多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感性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有兴趣广泛,才能知识渊博。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太忙了,我没时间陪孩子。 那么,时间和孩子的未来比,哪个更重要?今天多陪一会孩子,明天就 少操一份心,因为,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教育效果也越好。可以这么比喻吧:金钱买不来时间,但时间可以买到孩子的未来。 所以,家长们要扮演好自己作为家长的角色,配合好学校教育。用平常心看孩子,用耐心等待孩子,用真爱赏识孩子,用智慧导引孩子。 如若孩子拥有这样的家长,相信孩子会视学习为快乐之事,会与学习结下不解之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S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