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主我对客我的评价叫做自我评估》,欢迎阅读!
主我对客我的评价叫做自我评估
镜中我
镜中我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库利认为,我们通过想象别人如何感觉我们的行为和外貌来了解我们自己。这里的自我反映了别人的意见,库利把它叫做“镜中自我”。简言之,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库利的“镜中自我”概念强调个体社会化中的人际传播的重要性。这个概念被米德进一步发展成为“自我”概念,而库利则成为自我发展理论的创始人。 主我与客我
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米德认为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 ”(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换句话说,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
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这就是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自我互动
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布鲁默是米德的学生,其观点与米德的“主我与客我”一脉相承。他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
布鲁默指出,这种与自身的互动——“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不过,自我互动并不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再现,而是具有独自的特点。换句话说,在自我互动过程中,人脑中会出现关于他人期待的印象,这些期待具有一定的意义,个人会考虑这些期待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是,个人又不是原封不动地接受这些期待的,在人内传播的过程中,个人会沿着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8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