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影响的研究

2023-11-08 01:3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影响的研究》,欢迎阅读!
社会化,对大,角色,影响,网络游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玉影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01

【摘要】本文以《魔兽世界》为个案,研究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等途径收集和分析资料,探讨网游戏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游戏 大学生 角色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80-02 一、绪论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网络有平台而发展起来网络游戏也逐渐兴起。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显示,在网民的职业分布中,18-24岁的大学生占了30%,其中关于网民行为的使用情况显示,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04亿,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者比例是30.8%。所以本文以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为例探讨大学生在网络游戏角色社会的过程。

二、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中的角色社会

笔者根据以米德、戈夫曼等为代表的符号互动论学派总结角色社会理论将角色社会化过程分为角色认知阶段、角色移情阶段和角色行为三个阶段,并从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中的身份认同、角色差距、价值实现度三个向度来反映大学生群体在网络游戏中的角色社会程。

(一)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中的角色认知

在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角色认知阶段首当其冲。大学生在开始玩角色扮演型网络游戏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阵营、种族和职业,创建角色。首先需要对自己的角色有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否则会影响其在网络游戏中的表现和成就。 (二)大学生网络游戏角色与现实角色的距离

符号互动论的角色移情强调角色主体努力缩短同角色规范、生活环境的距离。大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清楚地将现实角色与网络游戏角色区分开,往往就会陷入角色冲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学生上网后的感受

角色行为阶段是角色社会化的最后一个阶段,为了了解大学生网络游戏中的角色的成功与否,笔者从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后的感受这个指标来衡量。 三、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通过上面对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中的角色社会过程的探索性研究,笔者将大学生从网络游戏角色到现实角色的过渡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1.网络游戏为大学生提供了尝试各种角色的机会

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来体验角色的性格、情感和经历,解决角色之间的冲突,并从游戏者之间的交流得到对于角色的评价。这些对不同角色的体验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把握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选择和定位。在访谈中受访者也谈到扮演多重角色或只玩单一的角色令他们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他们能较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压力。 2.网络游戏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角色认知,促进人际交往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家庭,而通过网络游戏为玩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人际互动空间,突破时间、空间、人数和地位的限制,在同一时间他们为了同一个任务而相互配合。

3.网络游戏有助于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在访谈中,每位被访者都提到团队合作是网络游戏最吸引他们,也是让他们受益最多的一方面。现在的许多网络游戏都充分地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志。这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重视合作的力量,促使他们和他人进行更好的协调,做到以集体利益为重,培养社会责任感。这项结论在访谈和观察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验证。 (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1.不利于大学生发展人格的自我同一性,容易引发同一性混乱

王树青(2007)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的自我整合,是个体寻求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确立明确的自我同一性对于了解自身起重要作用。 2.易导致现实中人际关系的淡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游戏世界中,玩家们联系感情的方式就是网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成了人机交往,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神秘感更促使人们去求新,猎奇也大大提高了交往热情。这就导致大学生玩家将大量的时间用于玩网络游戏,这种状况将会大大减少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时间和兴趣,这极易产生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的现象,从而形成新的人际障碍。 另外,现在市场上的网络游戏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成功主义。这种在游戏中极力彰显的道德规范力量和传统道德有着明显的冲突,不利于大学生正确角色观念的形成。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大学生在网络游戏角色社会的探索性研究,笔者总结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双重影响,发现积极影响包括:网络游戏为大学生提供了尝试各种角色的机会;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角色认知,促进人际交往;有助于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消极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发展人格的自我同一性,容易引发同一性混乱等。为了消除网络游戏的消极作用建议如下:加强社会教育,引导大学生客观地对待网络游戏;建立虚拟学习环境,进行角色学习;运用角色调适,进行行为替代和行为强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indexhtm

[2]周晓虹.现代社会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王玉影(1985.10.1-),女,讲师,法学硕士,教师,社会学(社会保障事务)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j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