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2023-01-17 15:1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欢迎阅读!
幼小,衔接,认知,幼儿,背景
幼小衔接背景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

展和培养

摘要: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能力成长和认知水平的提升,本文选择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发展以及培养角度切入探讨幼小衔接工作顺利实施的相关路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顺利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数学认知能力;方法

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意味着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准确把握幼儿在衔接阶段的具体成长学习需求。在此背景之下想要实现对于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有效培养,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应当准确把握数学认知能力的核心内涵,了解幼儿园以及小学有关数学教学活动实施的差异和联系,正确把握数学认知结构,既能够全面且系统的针对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整体发展规律进行把握,同时又能够指导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实施。

1.利用多媒体设备,改变教学方法

善于使用多媒体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能够推动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优化,实现教学创新,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之下所打造的智慧,课堂更是如此。例如使用PPT演示软件能够实现多种信息载体的有效整合,以此丰富关于知识的呈现形式,便于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直观学习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拓展幼儿的视野,满足其内在需求。例如,在讲“数一数”的知识时,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首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对应的图片,要求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的方式来寻找数字一到十相似的物体。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数学教学活动的进行,能够大幅度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备课以及知识点呈现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给幼儿带来直观的数学知识感知,顺利学会了数字一到十的写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了解幼儿认知水平,制订合理数学衔接目标


以培养幼儿数学认知能力为目标的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应当建立在对幼儿认知水平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才能够选择正确的数学衔接课程目标。结合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幼儿正处于操作前发展和具体功能发展之间的过渡时期,也就意味着该阶段的符号功能逐渐得到成熟,但是无法脱离具体的物体,虽然能够形成对于物体一般结构的思考,并且伴随着自我中心,倾向到自我中心主义的转变,但同时也表现出不可逆转的反向思维发展趋势,能够建立对于物体的初步认知。也就意味着关于幼小衔接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匹配幼儿的认知能力,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教育成果,顺利实现对于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提升。《36幼儿学习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阶段展现出的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必须理解数学认知能力的规定。该阶段的幼儿对应的数学认知能力被定义为明白学习的价值以及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该目标的引导之下,就需要关注合理的发展幼数学认知能力方法的应用。由于幼小衔接所面对的教育群体为大班幼儿,对应数学认知能力要求其使用简单的表格感知和理解数量以及关系,这将成为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关于目标选择的重要参考标准。其次,兴趣始终是驱动幼儿动进行学习的原动力所在,因此在实施数学衔接课程的过程中,也应当将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纳入考虑范畴。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之下,幼儿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在面对一些复杂且系统性的数学问题时,也不会出现枯燥乏味或者是抵触心理,因此有意识地提高数学教育活动的趣味性来培养幼儿数学兴趣,不可或缺。除上述内容之外,幼儿教师所制定的数学课程目标,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和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目标相匹配。例如准确区分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的特点,同时能够呈现出综合以及整体性目标到具体目标的过渡。这体现出对于幼儿直接发展区的关注和考虑,能够让幼儿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向更高的目标方向进发。

3.幼儿通过小组互动学习“比多少”

以往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大多是在教材的指引下进行,难以满足幼儿于知识面拓展的需求,并且许多幼儿在遇到学习问题时,第一反应是向教师寻求帮助,呈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足。这种状态的存在显然无法支持幼儿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快速适应该阶段的学习节奏。并且出于培养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考虑,也需要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调整,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多种渠道完成知识的获取,并且通过相互帮助共同讨论的方


式解决学习问题。比如数学教师在讲到“比多少”时,大班幼儿普遍掌握了数字一到十,此时就可以让幼儿以自己所拥有的玩具作为比较的对象,数一数自己拥有多少玩具,最后在小组内部相互比较所拥有玩具数量的多少。通过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比多少”的含义,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培养幼儿数学认知能力为目标导向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优化数学教育活动,保证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活动,匹配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征。

参考文献:

[1]林倩,郑勇军.幼小衔接背景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培养[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4.

[2]王海霞.数学搀着幼儿的小手过“桥”——浅谈数学幼小衔接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6,(10.

[3]龚冬梅.小衔接背景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分析[A].教育部基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

[4]刘莉娟.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8I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