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人类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2022-10-10 06:01: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湘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人类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下册,教学设计,人类,年级,生物
《人类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人类活动会对生物的生存及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 知道人类非法滚钩捕鱼、江中爆破作业、被轮船螺旋桨击死击伤等都是导致白鱀豚数量锐减的原因。

知道人类增强保护、大量种植后,银杏树数量逐渐得以恢复。 2.科学探究

针对“白鱀豚数量锐减可能已经灭绝”的现象,能查阅资料写成调查报告与同学交流。

针对“银杏树退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事项,能查阅资料了解银杏树数量逐年增加的原因。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查阅资料调查了解人类对生物的影响,积极分享。 辩证看待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多方面影响,增强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人类对生物的影响。你觉得我们人类会对生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2)学生自由回答。 (二)新课学习

1.调查白鱀豚逐渐消失的原因

1)介绍白鱀豚:图文介绍。中国特有的小型淡水鲸,栖息于长江中下游等地,纺锤形,长约1.5-2.5米,背面蓝灰色或灰色,腹部白色或乳白色,鳍白色,所以有的也称为白鳍豚。

2)查看白鱀豚种群数量统计图。发现白鱀豚的数量逐年在减少,截至2002年只剩下50头。

3)提供材料:200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了《2007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我国长江独有的白鱀豚被列在“极危”类别中,而且注明“可能已经灭绝”

4)讨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白鱀豚在近几十年数量锐减至“可能已经灭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明确任务:查阅资料调查白鱀豚数量锐减的原因,写成调查报告与同学交流。

6汇报与交流。

7)小结:人类非法滚钩捕鱼、江中爆破作业、被轮船螺旋桨击死击伤等,是近几十年白鱀豚数量锐减至“可能已经灭绝”的原因。

2.调查银杏退出濒危植物名单的原因


1)自主阅读材料:早在200万至300万年前,绝大多数银杏植物就已濒于绝种,只在中国奇迹般地保存下来部分古银杏。因此1999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银杏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而在2008年开始的《中植物红皮书》修订过程中,专家们却一致同意银杏退出重点保护野植物名录。

2提问:从这则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事实?这是怎么回事? 3)明确任务:查阅资料,寻找使银杏树数量逐年增多的原因。 4汇报与交流。

5)小结:人工干预、大量种植、加强保护等都是使得银杏树数量逐年增多的原因,从这里可以看出,人类的保护活动对生物有积极的影响。

3.人类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

1)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动植物数量的变化? 2)学生自由发言。

3)课件展示教材P40的中间的四幅图。说一说,人们的行为是如何影响动植物数量的变化的?

4)小结:大型采矿、非法盗猎、乱砍滥伐、大面积烧荒会影响动植物的数量变化。我们要认识到地球是个大家庭,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动植物

5)任务布置:做一份爱护地球、保护动植物的宣传报。 (三)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7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