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生补课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策的研究综述

2022-08-15 11:3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中小学生补课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策的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中小学生,补课,弊端,综述,对策
关于中小学生补课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策的综述

补课本是专指在学校教育教学,学生因客观原因(病、)不能参加集体学习,而牺牲师生的休息时间,由授课老师把耽误的课业内容补上。它有两大特点:首先补课的内容必须是主体(学生)所耽误的课业;其次,补课的客体(任课教师)一般应该是不计报酬的。可如今的“补课”似乎已色香味全变,与传统补课的根本区别在于收取“补课费”,而且补课风潮越演越烈,中小学生到底该不该补课成了当社会关注以及争论的焦点。本文是关于各界人士对当今社会小学补课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策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便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中小学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存在的各种弊端

对中小学生补课现象投“反对票”的学者很多。通过诸多学者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中小学生补课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从教学规律和心理学角度来看。绝大多数都从这一角度进行了研究刘兴鉴从心理学原理和教育学规律出发,他认为中小学生补课违背心理学原理,造成学生被动而学,补课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休息,使他们人在教室心在外,猿意马,根本听不进去,接受信息的心因已“阻塞”,即便听进去也是死记硬背很快遗忘,效果极差。其次他认为补课违背教育学规律,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他看来学生学习不好,除了智力因素外,更多的是由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意志等)造成的。这种“牛不喝水强按头”的做法更强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以后的学习质量。卢军从高考考试度出发,许多老师快马加鞭利用寒暑假“囫囵”完教材,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在他看来,为了提高升学率式的补课完全是一种大跃进式的补课运动他认为学生教材是严格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编排的,都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律和客观要求,拔苗助长只能事半功倍。刘桂芹从学生心理分析,她认为国家设置假期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开对学生不利的因素给学生一个休息、娱乐的时间。假期没有休息, 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对孩子的身心都不利,强行补课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范春生从素质教育出发,他认为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应该只把眼光盯在分数上’ 如果每天都要补课到很晚"周末还要接着补"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内容"学生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其他能力的培养’ 那么"素质教育又如何实现,在他看来充分利用好正常教学时间"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们在课堂时间内就能充分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李俊义认为,中小学生补课应主要“补”兴趣、树信心,只是重复的做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造成恶性循环。刘桂芹认为,有的家长一味的跟风,或者望子成龙心切,或者为了让孩子在放假时不去网吧游戏室等场所,不征求孩子意见,强迫孩子补课,使孩子带着抵触情绪补课只会适得其反,他认为如果说假期一定要给孩子“进补”,那就是“心理补课”,通过调整和有意识的培养, 使自己具备一种积极的心态和健康昂扬的生活方式, 这可能比补任何一门功课都有用。刘兴鉴从学生心理健康和课业负担出发,他认为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已使学

生感到极度疲惫,急需以活动或休息来调节,然而“补课”却霸占了这些时间,学生身心得不到有机调节,长期下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受到严重影响。二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补课时做不完的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这与今天提倡减


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根本对立的。在“高压政策下”,只能造成大批的低能儿,不能适应祖国建设的需要。

(三)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刘兴鉴认为,补课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有些家庭,尤其是山区贫困家庭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经济本身就比较困难,再承担额外的数额不低的补课费,无异于雪上加霜。张路丝从社会竞争状况出发,家长们将孩子前途全部寄希望于读书上,将分数高低来衡量孩子的优秀程度,完全忽视孩子能力和视野的培养,完全背离了学习的价值观。

(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刘兴鉴看来,影响教师的自我进修,教育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对教师的业务和知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他认为,过去的教育学观念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适应新课程的教,对广大教师来说,进行业务自修,提高知识水平,进行新课程培训,对每个教师将意味着是生存大事。然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业务进修只能放在课余休息和寒暑假,如果这些时候都去给学生补课,业务进修岂不成了一句空话?教师无法提高水平,怎能教出高质量的学生?恶性循环,令人担忧。人大代表王真新认为"校公开进行补课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据说以往有些学校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到自己的补课班来上课"竟然在正常上课的时候对讲课内容有所保留"只有在补课的时间才讲出知识的精髓内容’ 显然"这些教师是将补课作为一种创收的手段’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也是为教育事业抹黑。范春生也认为教师的校外补课活动完全不受监督"学校即便发现教师补课影响了教学"也不能给予相应的处罚",管理机制的缺失给教师有偿补课打开了方便之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社会序。于静认为很多商家注意到了教育市场,他们在学校附近、小区附近、交通便利的场所建立起各式各样的辅导班、补课班,这类机构基本上没有正规的老师,从教人员大都是被聘请来的在校大学生。教学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

二、相应对策

对于出现的这些弊端,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社会宣传,转变教育观念

于静认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宣传,使教师、学生及家长通过各种教育针政策学习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深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成绩优异,更要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其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学生为考取高分而学习错误观念,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学习观。再次,要转变家长的就业观念,并不是上大学、取得高学历才能前途光明,社会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能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就 会取得发展和进步。 (二)提高教学效率

于静认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取合作式教学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避免学生因学习单调而出现掉队现象。对于个别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补习功课,而不是将学生丢给补课班。教师在关注教学进度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学效率。 (三)改革升学制度,健全学校评价机制

张丽竞,王云波认为考试是对一个学生在一定阶段内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判定,升学考试则是判定一个学生通过一个时期学习是否具备在进入一个更高层次学校学习的能力和资格,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由于各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需要考试来实现教育的选择性。因此要改变现在的补课现象,关键


在于如何改革升学制度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采取合理的人才选拔和方式。次还要完善评价机制,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进行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把评价的对象从学生的学业成绩扩大到学校的各个过程和部门中,对学校进行全面评价,避免片面性的继续扩大,从本质上控制不合理现象的进一步发展。

(四)强化教育督导功能

有的学者还认为政府虽然对校内补课现象、在职教师办理补课班现象做了明确规定,但对社会上的办学机构,以及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以文化学科教学、补习、复习、提高、应考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致校外补课现象不断蔓延。对于那些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补课班,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给予严厉制裁,维护市场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要加强对学校管理,以确保教育功能的实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目前,诸多学者对中小学生补课现象存在的弊端做出了不同的论述,小学生补课现象的热潮确实引起很多社会问题以及教育问题的思考,小学生补课存在的弊端我认为还需要更深一步的探究,不仅从对学生、教师、家长存在的影响研究还应该研究补课现象对学生成才以及自身未来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甚至对今后的我们教育事业产生的是一个质疑?补课大军越来越庞大,是否说明我们学校教育的效率存在问题?

我想今后我们研究的重点应导向针对这些弊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上去,而关于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问题国内还处于搁置的状态,目前研究小学生补课存在弊端的对策相对较少,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提出有效地对策解决补课问题的弊端,甚至有更好的对策解决学生不用补课的问题岂不更好。在不能改革我们目前考试教育制度下,为了让学生发展更好,我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探索。方面从人性化出发,探究哪类学生适合补课,补课该补什么,而不是忽视孩子意愿忽视孩子自身的发展,只要是与考试有关的,教师提着“水桶”史劲灌。二是探究如何规范学生补课的环境,我认为这包括有行的环境和无形的环境,国家在禁止学校教师补课的同时忽略了有些社会商业人士对教育这块黄金地的窥视,会上一些不正规的补习班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没有正规老师,大部分是大学生在上课,而这种情况既不能保证课堂的效率,也没有相关法制进行监督,然而这类补习班由于学校补课的严禁已成了补课军团的主力军,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生补课之风越演越烈,希望通过探究中小学生补课存在的弊端,寻找解决这些弊端的方法,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兴鉴.浅议目前中小学“补课”的弊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1-32. 2 卢军.补课让教育失去了什么「N.中国青年报,2012-2-196. 3 刘桂芹.不要让补课成为孩子假期生活的方式「N,2007-12-15.

4 范春生,谭晓刚.小学补课该不该解禁「J.瞭望新闻周刊,2004(7):8-9.

5 于静. 小学学生“校外补课热”的社会学分析「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09. 6 李俊义. 小学补课应主要“补”兴趣、树信心「J.当代教育科学200812. 7 谭吉力,张璐丝. 中学生补课现状与根源「J.教学管理,2003-3-1.

8 张丽竞,王云波.小学补课现象的社会分析「J.教育探索,2006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tY.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