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标准及质量管理规定》,欢迎阅读!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标准及质量管理规定
一、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标准
X线诊断报告是临床诊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记录和总结,它能对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书写报告规范化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本专业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一张质量较好的X线片,能客观确切地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书写报告要求如实地描写照片上的X线表现,并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提出比较客观的诊断意见,它对疾病的诊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书写报告要字迹清楚,其顺序如下: (一)、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及床号、X线号、检查及报告日期等,均应一一填写。
(二)、检查项目及名称: (1)投照部位(左或右)、投照位置(正位或侧位),以及片序。如一号片全胸,后前位;又如第二号片在膝关节,前后位及侧位等。片序是指同一病人总的张数连续编号,与封套一致。
(2)特殊检查要写检查的名称、造影剂的名称,剂量及造影方式均应写清楚。如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应写明注入造影剂后分别摄片的时间,分层摄影需写明体层部位投照方式,各层面的距离,便于复查时与同一层面摄片比较。
(三)、报告描写部分要如实反映片上X线表现,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明了,阳性X线征象(尤其是特征性)描写尽可能详细,说明病灶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有时还应用测量数字表明)、病灶的边缘、密度、病灶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具有鉴别诊断征象虽阴性也需提及。曾在本院(五年内)或外院摄过片的应索取老片子,系统复习比较。
(四)、结论或印象。对各种疾病的检查,应尽可能作出结论,以有利于临床治疗上参考,若有困难时,应对X线表现作详细描述。同一张片上可能有两种以上的疾病时,应根据主次写明,不得遗漏。一般结论的语气可按下列方式书写:
(1)X线征象及临床资料均符合某种疾病时,可以写出诊断意见,如某部位骨折、慢性胃溃疡等。
(2)有某病的X线征象,但不太典型,而临床资料比较明确,则可写符合某病。 (3)X线征象较典型而临床资料不符合,则可写有某病的X线表现。 (4)X线征象与临床资料均不太典型时,可写X线表现提示某病可能。
(5)无病理的X线表现,不论临床资料典型与否,均写无异常的X线表现。
(6)X线表现不典型,加上临床资料不全,或尚需再作其它检查补充资料,这时可写出两个或三个意见,把认为最可能的列在最前,而以后几个意见待一一排除。
(五)、建议:有两个以上的诊断意见时,说明诊断尚未最后肯定,必须尽可能通过其它检查途径再掌握必要的资料来确认,如临床体征、化验室检查乃至X线其它项目的特殊检查,如肺部块状影,性质待定,则可建议进一步作分层摄影、支气管造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肺穿刺活检等。
报告写完后,由医师签名后须经主治医师审核、复签发出。
二、 诊断工作质量管理内容:
(1)诊断工作人员应通晓本专业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明确岗位责任,诊疗工作质量管理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具体监管。
(2)每天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带领对常规X线、CT、MR、介入重点疑难病例进行综合读片。
(3)造影、CT、MR检查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放射防护、灭菌消毒,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4)24小时内发出报告:书写报告字迹清楚,各项内容填写准确,影像所见描述简明确切,诊断结论应密切结合临床,务求客观和确切,符合规范要求,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复签方可发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c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