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电池安全管理制度

2022-12-01 09:0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3电池安全管理制度》,欢迎阅读!
管理制度,电池,安全


电池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电池组装及存储管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特制订公司电池安全管理规程。

2、使用范围

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组装及存储电池的车间及仓库。 3、职责

3.1安委会职责

公司安委会负责制定、修改公司级电池安全管理规程并监督该管理规定的贯 落实,将电池组装及存储部位作为巡查工作重点,着重检查现场安全防护及消防设施 配备和运行情况以及现场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发现“三违”问题及时制止,现场安全及 防护措施存在隐患及时上报处理。

3.2生产部门

电池组装及存储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根据部门情况制定相应 制度,确保所有员工接受培训,将电池的生产、运输、存储作为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

4、电池火灾危险性 4.1电池火灾特性

电池能够自燃,随后会因为过热而发生爆炸。产生过热的原因包括电短路,快速放电,过度充电,制造缺陷,设计不良或机械损坏等等。过热会导致”热失控”过程的产生,也就是电池内部的放热反应会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和压力以很快速率上升,从而将能量浪 费掉。一旦某个电池单元进入热失控状态,它会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得相邻的电池单元也进入热失控状态。随着每个电池单元轮流破裂并释放其内含物,就会产生一种反复燃烧的火焰。这就造成电池中的可燃性电解液发生泄漏,如果使用一次性电池,则还会释放可燃烧的锂金属。于是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些火灾不能像“正常”火灾一样对待,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防控规划,合理存储和建立灭火系统等。

4.2事故原因

4.2.1存储运输时,电池机械损伤引发热失控;






4.2.2电池组装过程中,收到挤压或刺破损坏;

4.2.3电池因工艺或其他问题造成内部短路,造成迅速升温、过热自燃或爆炸;

4.2.4电池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比较敏感,发生自燃;

4.2.5电池与金属物品或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接触导致火灾事故。

5.管理要求 5.1生产安全要求

生产车间必须按照公司生产要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用于指导电池的组装、运输和接收、存储和日常使用以及其他涉及到电池的过程。

车间所有人员应接受培训并确保员工能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5.2运输要求

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机械损伤是电池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场生产人员 转运电池或者组装好的成品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5.2.1搬运者应使用合格的搬运工具(叉车、推车等) ,电池运输时应轻取轻放避免电池受到机械损伤;

5.2.2 进行物料搬运时,无论使用何种搬运工具,都应考虑负荷、叠层、方向性等问题,应妥善处理,以防物料掉落或损伤;

5.2.3电池纸板箱应小心装卸,粗暴装卸可能导致电池短路或受损,从而导致漏液,爆炸或着火。

5.2.4在高温天气,应注意电池的防护,避免其受到阳光直射,或者在高温天气下放置时间过长;

5.2.5空气湿度较大的夏天以及雨天,运输电池时要避免电池受潮或直接与水接触,电池被淋,绝缘电阻会减小,可能出现自放电和生锈。

5.3存储要求

5.3.1电池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比较敏感,电池应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和凉爽处,避免存放或陈列在阳光直射处,高温和高湿可能损害电池性能或腐蚀电池表面,甚至导致电池自燃;

5.3.2电池的自放电受环境温度及湿度影响,高温和潮湿会加速电池的自放电,因此锂电池存储及组装车间务必保持干燥阴凉,建议将电池存放在020干燥阴凉环境中;

湿度要求:有效控制仓库湿度,避免仓库长时间处于极端湿度(相对湿度高 90%或者低于4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Tq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