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2022-08-16 22:43: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朗诵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欢迎阅读!
朗诵,诗歌,语文,作用,高中




朗诵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随县二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诵是学诗歌的基本切入点,是诗歌阅读的第一要着。

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有古诗词33首,另外“其他古诗词背诵篇章”13首,合计46首。其中需全文背诵的有42首。朗诵显得尤为重要。 朗诵诗歌可以: 1、感受语言美

朗诵,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伤之情;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自会如杜甫般心念武侯,许身社稷,涕泗并流。

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体味感情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读出其豪放之情,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要读出淡雅闲情来。文章的感情并不单一,朗读者更需留心。另外,文章言尽而意无穷处,更需细心揣摩。

3、再现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


嗅其味,如扪其形。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须在脑海中确立自身贬官黄州,独临赤壁,祭奠江月,伤悼古人,感吁“华发早生”,但非失望颓废的主人公“视象”。读《离骚》,这高冠长佩、芰荷衣裳而“好此奇服“之屈原,不同流合污之浩然正气与九死未悔之爱国信念要呼之欲出。又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能凸现辛弃疾睹国事靡烂,痛壮志未酬,于豪壮中略见悲凉之“视象”,诵读与再现形象相得益彰了。 4、理解思想美

古人读书当是今人之朗诵。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朗诵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5、启悟人性美

朗诵诗歌,既为人类,也为个人。首先,人类需要诗歌为生命找一个理由。该如荷尔德林所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

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说,青少年是诗歌。于朗诵中青年人将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于心,于吟诵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壮志、多了一份从容雅趣、多了一份俊逸洒脱、多了一份哀惋惨恻……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诗歌学习的初步和主要途径。朗诵是感知教材的重要方式,是获得文章内容的主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 朱光潜说得好:“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花季雨季的中学生们,让我们一起来爱诗、读诗吧,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吟咏性情,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厚壤上放飞心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0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