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国家的汇率制度与美元化

2022-10-22 16:0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拉美国家的汇率制度与美元化》,欢迎阅读!
美元化,拉美,汇率,制度,国家
内容 提要 汇率制度安排与 经济 增长的关系是一个争论不休的 问题 。通过 分析 拉美汇制度的变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汇率制度第二,拉美国家的决策者似乎也面临“三难选择”。第三,与东亚国家相比,拉美国家的汇率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美元化被认为是一种规避汇率风险的特殊制度安排。虽然3个拉美国家(巴拿马、萨尔瓦多和厄瓜多尔)已实现了美元化,但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安排不可能被所有拉美国家采纳。事实上,即便在整个世界,实施美元化的国家(地区)也为数不多。 关键词 拉美 汇率制度 美元化

汇率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在拉美国家的经济 发展 进程中,汇率制度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进口替代的“黄金时期”70年代的负债增长时期,80年代“失去的10年”90年代的经济改革,汇率制度对拉美经济的运转产生不容忽视的 影响

90年代末以来,在讨论拉美国家的汇率制度时,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美元化。尽管迄今为止已有3个拉美国家实施了美元化,但就可预见的将来而言,美元化不可能成为所有拉美国家的选择。 拉美国家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0a)将汇率分成以下几类:(1)硬性钉住,如货币局制度(2)中性类别或“软性钉住”,如固定钉住、爬行钉住、水平波动和爬行波动。(3)浮动,包括不设定中心点的管理浮动和独立的浮动。90年代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浮动汇率制。

与浮动汇率制相比,固定汇率制的长处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固定汇率制可以降低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减少汇率风险,节约市场交易成本,有利于避免国际收支失衡,也便于贸易商和国际投资者进行结算。但是,固定汇率制意味着“引进”汇率钉住国的货币政策,因而容易在国际范围内传播通货膨胀。在有些情况下,政府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才能维系汇率的稳定。

相比之下,浮动汇率制能使汇率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做出敏感的反应,从而有利于外汇市场保持均衡状态。由于浮动汇率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不需要政府干预外市场,因此政府不必持有大量国际储备来支持汇率的稳定。此外,浮动汇率制有利于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减少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弗里德曼(friedman)认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永远不会发生货币危机。当然,浮动汇率制也有其内在的弊端:首先,它助长了国际 金融 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其次,不利于各国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最后,不利于控制通货膨胀。

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常常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国民经济结构和政策取向。一般说来,开放度很高的国家以及希望获得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国家会选择浮动汇率制。(2)宏观经济状况。通货膨胀率经常居高不下的国家一般都愿意采用固定汇率制,因为 理论 上说,这种制度有利于货币当局制定恰当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货币发行量的增长速度,而且还能强化投资者对这种货币的信心。(3)利益集团的力量。作为一种重要的相对价格,汇率对整个 社会 中的不同利益集团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贸易品的生产不喜欢固定汇率制,因为在通货膨胀得不到控制时,固定汇率制容易导致币值高估。换言之,固定汇率制排除了货币贬值的可能性,因而不利于他们提高竞争力。此外,贸易品的生产还不愿意看到浮动汇率制导致的汇率波动。(4)政府的能力。在固定汇率制之下,政府无法用积极的汇率政策或货币政策来应对各种外部冲击,它只能用其他手段做出有效反应。因此,如果政府是由几个政党组成的,或政府的权威性和能动性很弱,那么它就很难选择固定汇率制。(5)选举前的考虑。货币贬值不仅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而且还会降低公众的购买力,此,在大选前 政治 家一般都避免对货币进行贬值,以免引起选民的反对。在许多情况下,


政治家常常会在临近大选时实施稳定化计划。这种计划不仅能控制通货膨胀,而且还会在较短时间内刺激经济

汇率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认为,钉住汇率制能导致低通货膨胀率,但也会降低生产率的增长。且不论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可以肯定的是,在金融全球化 时代 ,汇率制度的选择确实能对国民经济的运转产生重大的影响。

正如balassa等人(1986)指出的那样,80年代以前,即在实施进口替代 工业 化的过程中,“拉美国家不是用汇率来使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是经常把它用作其他目的,如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确立信心而使名义汇率保持稳定。此外,它还被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工具。90年代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拉美国家越来越明显地把汇率作为参与国际经济和应对金融全球化的必要工具之一。早在60年代,就有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在选择汇率制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维系国民经济对外部门的稳定性,而有些学者则认为,价格稳定才是至关重要的。在后来的理论 研究 中,又有人提出,最佳汇率制度的目标应该是在面对各种不同的“冲击”时能够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由于冲击的性质不同,力度不同,加上各国的经济结构不同,因此,汇率制度是否“最佳”,应该取决于冲击的性质和力度以及经济结构的特点。这些研究过于偏重理论分析,因此其结论似乎很难适用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现实。

应该指出,不同的汇率制度有不同的利弊。mussa(1986)对工业化国家在19541970期间实施固定汇率制情况与它们在19731984年期间实施较为灵活的汇率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他的结论是,在灵活的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幅度很大。mussa对比的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段,并不是对同一时期的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进行对比,因此,这一结论受到质疑。例如,baxter等人(1989)认为,1973年以后,实际汇率的波动幅度固然较大,但固定汇率制度?正率的波动幅度与浮动汇率制度(或其他较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幅度同样大。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的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这两个国家分别于19891991年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委内瑞拉为了对付国际收支危机而从固定汇率制转向较为灵活的汇率制,阿根廷则为了控制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而从较为灵活的汇率制转向货币局汇率制度。尽管这两个国家的汇率制度不同,但它们的实际汇率都呈现出明显的稳定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前,拉美国家采用的是固定汇率制。当时,为推动进口替代工业化,拉美国家采用了高估币值的做法。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拉美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或其他较为灵活的汇率制度管理浮动和爬行钉住等。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币值严重高估。

币值高估不仅打击了拉美国家的出口能力,而且还导致资本外逃。如在1982年债务危机爆发前的近10年时间中,墨西哥的资本外逃数额高达350亿美元,委内瑞拉和阿根廷分别为25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80年代初,阿根廷人在国外拥有的资产相当于阿根廷外债总额的一半以上,墨西哥人在国外拥有的资产相当于墨西哥外债总额的25而委内瑞拉人的国外资产则几乎等同于委内瑞拉的外债总额(balassa et al1986)

为什么拉美国家的决策者允许币值高估的现象长期存在?众所周知,货币贬值使资本货、中间产品和工业原料等投入的价格上涨,从而提高 企业 生产成本。为了维持利润率,企业将被迫裁减工人,从而加剧失业问题。这显然是政府决策者不希望出现的不良后果。此外,对于许多拉美的决策者来说,贬值在政治上也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它会使包括食品能源必需品在内的进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从而引起公众的不满。但在币值高估的条件下,资本货、中间产品、工业原料等进口商品变得相对便宜,依赖于这些商品的工业企业就会受益。可见,高估本国货币币值实际上是对工业发展所需进口投入的一种补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yY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