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畅 启迪人生——读蒙田与培根的《随笔集》

2022-12-25 23:45: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然流畅 启迪人生——读蒙田与培根的《随笔集》》,欢迎阅读!
蒙田,随笔集,培根,启迪,流畅


自然流畅 启迪人生——读蒙田与培根的《随笔集》

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两位作家都以《随笔集》而著称,他们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蒙田和稍晚时候英国的培根。蒙田的随笔集》思想内容丰富,下笔气平心和,不加雕饰,是一本貌似寻常而实质不同凡响的著作。培根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于一身,他的《随笔集》无疑是受到蒙田的启发和影,但思想内容更加丰富深刻,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可谓是生活的教科书。长期以来,两位作家及其作品都有过很多争议,但时间证明了他们的《随笔集》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的语言魅力和思想火花尤其值得我们品味。



一、自然流畅,妙趣横生

蒙田和培根生活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具体年代相差二十多年,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国家,随笔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经典。读他们的随笔,你会感到轻松自在,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然流畅,妙趣横生。



读蒙田的《随笔集》,一开始,你也许会觉得他文章的题目有点一本正经,难以吸引人,但千万不要因为题目不感兴趣就放弃阅读。他的题目往往和内容并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叙述的起点,随感随思所至,信笔而书,没有严谨的结构,是地地道道随笔。但他对随笔这种体裁已驾轻就熟,对读者的兴趣已了如指掌,你在那里将领略到一种不拘一格的文章精髓,因而文章本身往往妙趣横生。蒙田喜欢使用日常语言,以至市井口语,他说:“我愿意只用在巴黎菜市场所说的语言。如《论对孩子的教育,文章开头:“我没见过当父亲的不承认自己的儿子,哪怕儿子是瘌痢头或驼背。倒不是因为他对儿子特别钟爱,看不到这个缺陷,而是不管怎样这是他的儿子。读来让人倍感亲切,颇饶趣味。再如《论维吉尔的诗》,这是他最有趣的一篇妙文。题目虽然是讨论维吉尔的诗,可他引的都是其他人的诗。他从谈论怀念青春岁月以及行动的哲学入手,渐渐谈到各种各样的快感、生殖行为和方式、婚姻爱情等,读后你会觉得这个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的作家,其实什么都知道。散文家爱默生酷爱蒙田的随笔集》,他赞不绝口地说:“(蒙田)从来不沉闷,从来不虚伪,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思想这样丰富,从来没有一本书写得这样自然。的确,与许多板起面孔训人的文章相比,蒙田的随笔俨然是一位博览群书又谈锋极健的人与你话家常,有时话是长了点,扯得也远了点,但绝不枯燥,绝不浪费你的时间。也就是在这种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蒙田谈自己,谈他人,社会,历史,表现出一个隐逸之士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和思考。蒙田是一个真正有深刻思想,历史有透彻了解的人,他将自己的个人体验完美地融合到作品中,通过自然流畅的语言呈现出来。



培根是第一位英语随笔作家,他开创了英国的随笔体。他的随笔题目与蒙田相近,文笔优美洒脱,耐人玩味。与蒙田的随笔相比,培根随笔最大的特点是简洁智慧。翻开培根的《随笔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文章短小。五十八篇随笔,很多都不超过千字,长文很少,最多也只有五千多字。每篇随笔都有标题,且题目就是中心,以议论为主,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谨严,短小精致,又极富韵味。培根在《谈快捷》一文中说:“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于快捷,就像长袍拖裙不利于赛跑一样。所以培根的随笔总是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摆明事实,以最凝练的语言讲清道理。如




《谈美》,一开头就提出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最佳的观点,自然简洁,引人入胜。紧接着从反面来说绝色美人另有大德者难得一见”,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奥古斯都、恺撒、英王爱德华四世等,辨证有趣味。培根认为:容貌美不如行为举止美,美表现在整体,而不是在逐一的部分中,青春美赶不上成年美。另外,美总是转瞬即逝的,它也许对德行有害,而不是有助。这篇随笔只有五百多字,结构严密,行文自然紧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应该如何去追求美。培根随笔的语言琅琅上口,词清意达,犹如娓娓动听的诗篇又精辟深刻。培根还常常用一些十分恰当的比喻,说明深刻的道理,使文章富有文采。如,“幸运之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稍一耽,价格就变”,“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总之,读培根的《随笔集》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能让我们在简洁流畅的语言中获得感官的享受、思想的熏陶。



二、尊重人性,研究人性

蒙田与培根的《随笔集》被誉为西方美文双璧,除了文章本身语言流畅、简洁智慧,极富韵味外,更重要的是两位作家的人生观相似,他们的思想观念代表着时代的潮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使他们的随笔集充满了对人各种行为的研究评判,他们尊重人性、研究人性,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作为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家,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他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强调对人性的尊重,他毕生从事的就是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冷静观察。在随笔,蒙田用了不少篇幅给自己画了一幅完整的肖像,不仅画出了他的性情和癖好,同时也画出了他的缺点,使我们就像了解一个朋友一样了解他。而就在你了解他的同时,你也会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发现。因为在冷静而幽默地描述自己的性格时,他把探索目光投向了普遍的人性。他的随笔就像一面镜子,将所有人的影像反映进去。蒙田博学多才,旁征博引,对许多人类共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有时似乎是奇特的见解。如,对待性,他的态度极其坦率,他说:“传宗接代本是极其自然,必须而又正当的行为,我们为什么一说到这种行为就难为情,把它逐出严肃的谈话之外呢?我们敢于说出杀、抢、出卖这样的字眼,但提到性这个字我们却只敢悄声低语——如果把我们降生于世的那种行为称为野蛮,那我们岂不是都成了野蛮人?”这些坦诚而大胆的言论表明了蒙田对人性的尊重,拉近了蒙田和读者的距离。对于幸福,他说,灵魂才是自己幸与不幸的唯一主宰。幸福取决于安详与知足的心境,果断和自信的心灵。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蒙田的笔触直指人性的弱点,讥讽那些把幸福与金钱、权势等同的人。在《论撒谎》中,蒙田对人撒谎的本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提出撒谎是一种应该诅咒的恶习,是蔑视上帝和害怕人类的表现。他说说谎者不只是会因一时不慎而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因为要记住对同一事物编造出来的各种形式,该要多好的记性!我看见现时许多人渴望获得谨慎的美名,不知即使美名远扬,也会徒有虚名。由此可见,蒙田对人性的研究是冷静而深刻的,我们能从中找到精神的共鸣。



培根随笔的主题均是关于人性以及人生问题的研讨。他说:“我写书不是为了消度空闲时间和仅供人们的娱乐消遣,我所关心的乃是人类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培根的《随笔集》正是这样一部充满阅世经验的、实用的书。在书中,




根用他锐利的眼光、敏捷的思维,细致入微地探讨了人性问题,涉及友谊死亡真理,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者的价值理想,又再现了作者对人世生活的通透理解。例如,论及友谊,虽是老调重谈,培根却说出了一番令人深思之理:“友谊不但能使人摆脱暴风骤雨的感情,走向阳光明媚的晴空、理智的思考,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向光明与理智的思考,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朋友能给你提出忠告,而且因为任何一种平心静气的讨论都能把搅扰着你心头的一团乱麻整理得井然有序。作者从人性的净化、人的理智的升华的角度来谈友谊,新颖独特。再如,一篇《论狡猾》,就赤裸裸地展现了人的种种狡猾的本性,察言观色、故弄玄虚、欲言又止、装腔作势、指鹿为马等。培根开头就说:“狡猾是歪门邪道上的聪明,毫无疑问,狡猾人与聪明人是有天壤之别的,不仅表现在诚实上,而且表现在才能上的。聪明的人智慧,愚痴的人才学会狡猾。但邪门的聪明,却被人容忍而存在,毕竟狡猾是一些人生存的出路,就像有的人擅长发牌作弊,技却是臭不可闻;有的人擅长邪门小道,堂堂大道却坎坷不平。但是,狡猾切不可当成聪明与睿智,否则掩饰与虚假会迷障你的明辨是非。也不要以狡猾为目标,事实,人人都不会傻乎乎地在脸上贴上大字报:“我会狡猾。自己运用了邪门的聪明,自己甚至还浑然不觉,自鸣得意。培根对人类狡猾、虚荣等本性的分析入木三分,令人深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iO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