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2023-04-22 00:44: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分母,加减法,反思,分数,教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对知识目标要求非常简单的数学课,课本的编排和设计是先复习分数单位,再通过分数组成法加上直观圆形图片的演示,得到结果,最后总结法则。这样的编排和设计对落实知识目标非常快速和有效。自己设计想法是能否在一节简单的数学课上上出数学来,让学生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学生的数学思想也能得到相应发展。但上完课后,我感触良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为,现总结如下: 一、较好的几点:

1、采用“猜想、验证”的模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

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具体抽象思维转变,这对于采用“猜想、验证”的模式提供合适的土壤,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们说3/5+1/5= 3/5-1/5=?学生通过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学习很快说出答案,通过你是怎样想,学生通过观察式子,得出“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老师提问:“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回答不上,将新的计算方法作为猜想,接着介绍“四色猜想”,然后让学生想方法去验证,学生通过经历“猜想-----验证”的教学过程,“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就种植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以后碰到新的或难的数学问题时就可能会尝试用这种“猜想、验证”的方法去解决。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记得外国的一位有名教育家说过:如果你看一遍,你可能记住了;但是如果你做一遍,你就学会了。在验证猜想新计算方法时,让学生想不同方法去解决,这时学生从学过知识经验出发,经过折、画、做等多种手段。得出:折纸法、画图法、化小数法,分数组成法等多种方法去验证猜想。使学生变“学数学”为做“做数学”,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想方法“验证、猜想”时,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汇报 二、不足的几点

1、临场应变处理能力不强


当我提出:为什么可以按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时?一位学生举手回答:可以将一个圆平均分成5份,分别取1份和3份,加起来就是一个圆的4份,也就是这个圆的4/5,这时我没有作为一个生成的很好资源和方法,也就是验证的其中一个方法:折纸法,然后顺势引导学生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来验证? 2、上课不够镇定、紧张 表现在:

1)当介绍画图法,我虽带上了三角板,但却忘记了用三角板来画线段图,缺乏教学示范性。

2)在学生汇报多种方法时,学生说的都是加法:3/5+1/5=?,而没有引导让学生说减法:3/5-1/5=?。 三、二度设计

上完课后,我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深入的反思,下面是我几种的二设计方案:

第一种设计方案:采用傅科的 比较方法最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再进行小小的修改。 前面环节“猜数-----想起哪些数学知识-----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变,提问:3/5+1/5=?, 3/5-1/5=?你会算吗?有没有不同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学生汇报多种方法,然后再比较方法最优化。在比较方法最优化时,傅科的原设计是给出两组式子:3/7+2/7= 3/7-2/7=?和1/120+7/120= 7/120-1/120= 让学生用刚才的多种方法去计算再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得出哪一种方法最优化,得出结论水到渠成,比较省时省力。但我个人觉得这样导向性太强,不如这样设计:学生汇报完多种方法后,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将学生根据喜欢方法的不同分成几组人,进行分组辩论:“说出你喜欢的理由,为什么你不喜欢其它方法,请举例反驳。”以分组辩论进行比较方法最优化,(当然老师要预设到出现极端生成可能是全班同学都喜欢同分母加减法法则,这时可以老师作为其它方法的代表跟全班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可能对学生思维发展更有利些,但对老师上课组织调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种设计采用“猜想来----验证”模式

前面环节“猜数-----想起哪些数学知识-----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不变,提问:“3/5+1/5=?, 3/5-1/5=?你会算吗?”在学生说出答案后,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回答:“根据分母不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XR4.html

相关推荐